來源:讀書育兒 2018-05-18 11:24:56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老師的精心培養(yǎng),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后肯定有一個成功的家長和一批優(yōu)秀的老師。家長如何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人積極上進的學習環(huán)境,如何當好這終生老師,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如何培育孩子的良好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都起著極大的作用。只有家長、孩子、老師的良好配合才能夠在孩子身上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學習氣氛與環(huán)境
有很多家長常說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聽話,如何如何不喜歡上學,如何如何與老師鬧別扭,如何如何與家長頂嘴等,誰誰家的孩子,不用家長管,屁顛屁顛的就學習去了,而且學習特好,而我的孩子,巴掌也打過,好話也說過,都不管用,就差跪下磕頭喊老祖宗了,氣死我了。其實,多半孩子的態(tài)度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家長的學習興趣與認識、對學校、對老師的態(tài)度等對孩子的學習都有一定的影響。
1、愛學習、求上進的氣氛
孩子們一般喜歡并尊重有文化、有教養(yǎng)、好學上進、作風民主、舉止文明、關系和諧的家長。特別是家長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間接地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孩子生長在一種充滿學習氣氛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萌發(fā)一種自發(fā)學習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種自覺學習的行動。家長應率先熱愛學習,形成家風,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許多學業(yè)不良的孩子家庭缺乏良好的學習氣氛:家長經常約些朋友打牌、閑聊、外出跳舞、看電視、玩游戲、喝酒鬧脾氣。
2、 家長對學校、對老師積極的態(tài)度
家長應該多向孩子講述自己小時候在學校的趣事,向孩子多傳達一些自己對學校美好的向往、美好的記憶,努力培養(yǎng)孩子對學校的情感。否則如果家長給孩子傳遞的都是自己多么多么不愿意上學、學校生活多么多么枯燥無味等一些消極信息,可以想象孩子對學校的概念會是什么樣。
正確對待“常言”,許多人對剛入學的孩子說:“進了蟈蟈籠了”或者說“進了監(jiān)獄了”之類的話,其實他們的話語就等于告訴孩子:學校生活是痛苦的潛臺詞,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陰影,這種負面的信息會影響到孩子對學校的期望。
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老師“管”孩子的初衷絕不是與孩子為敵,
“管”比“不管”絕對強!出現(xiàn)老師教錯了或老師管“多”了的現(xiàn)象在所難免。家長心里著急或生氣是正常的,但從教育好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千萬不可當著孩子的面數落老師的不是,否則不但破壞了老師的威信,以致老師今后很難開展對你孩子甚至對其他孩子的教育工作,而且也使孩子陷入了兩難境地,使孩子心目中的兩類權威發(fā)生激烈沖突,讓孩子覺得不知道聽誰的好了,長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人格障礙:在家長面前表現(xiàn)一個樣,在老師面前一個樣的雙重人格。
3、給孩子提供一個固定的學習地點
孩子在學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務就是學習
在家里,孩子也應當有個固定的學習地方,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種學習地點的定向,也就是說,每當孩子在習慣的地方坐下來,便條件反射般地想到學習,猶如醫(yī)生走進病房,科學家走進實驗室,即刻來了精神一樣,所以,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用來讀書做功課的專門地點。
有條件的可以單獨安排一個房間,住房條件不允許的,也要為孩子安排一個墻角,放一個書桌,供孩子存放書和作業(yè)本,使孩子處在井然有序的學習環(huán)境中。
好多學業(yè)不良孩子不寫家庭作業(y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里沒地方寫!
4、注意在家里用完東西就放回原處的榜樣作用
以培養(yǎng)孩子用完東西放回原處的習慣。這不僅會使學習環(huán)境保持整潔而有條理,而且可以節(jié)省尋找學習用品的時間。
例如,在學習前把桌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干凈,只留下學習用品、書籍、作業(yè)本等,這樣既免得其他東西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有利于孩子鋪開了寫。要求孩子在學習后將各種用品都放回原處,再次學習時可隨手拿來。否則:學習用品亂放,雜亂無章,學習時又找這,又找那,半天還找不齊,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習情緒,妨礙腦力集中,降低學習效率,影響學業(yè),以至使孩子的注意力分散。
5、家里可以根據經濟情況和孩子的興趣訂閱一些報刊雜志
一方面自己拓寬知識面以便有與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識,另一方面可以以書中的某些內容為話題與孩子進行討論與交流,這對做孩子的榜樣、促進孩子學習、促進情感交流、防止“代溝”的產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6、注意生活方式:
早餐不可輕視、進食應該恰當、保證營養(yǎng)供應、杜絕傻吃傻喝、生命在于運動。
二、反思過去的教育方法
1、專制型父母
對孩子的教育很嚴厲,過分嚴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順心或孩子的行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對孩子進行打罵,這種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條,對孩子的行為控制很嚴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極情緒,產生恐懼或焦慮、敵意或殘忍的心理,容易發(fā)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強、攻擊和沖動行為。
棍棒打沒了孩子的歡樂、棍棒打沒了孩子的個性、棍棒打沒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棍棒打造了一個唯唯諾諾、一事無成、害怕闖蕩、沒有真正快樂與笑容的“孝子”。
另一種專制——過度保護
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辦、代替,孩子的自主權受到限制,使孩子養(yǎng)成過分依賴父母,一旦離開父母,則易產生分離焦慮,拒絕上學,拒絕與同學交流,拒絕老師教育幫助,形成孩子的退縮行為。過度保護還會養(yǎng)成孩子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難適應集體生活,易造成挫折感,產生對立、自卑、仇視、嫉恨乃至采取攻擊報復行為,人際關系緊張等。
2、放任型父母
對孩子的行為與學習不感興趣,也不關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時候交給長輩,上學了交給老師,長大了交給社會。”這種家長屬甩手父母。
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對事情沒有責任心,行為放縱,一些不良的個性與態(tài)度會影響學業(yè)。
隨著社會生活競爭的劇烈化和家庭生活電視化,父母對孩子的放任會越來越多,而這與科學的教育是相背的另一種放任——過分的溺愛和寬容。容易使子女養(yǎng)成放縱驕橫、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對自己的社會責任模糊不清,不能學會在欲望不能滿足時應有的忍耐,結果,不合理的需求、欲望不斷增加,無法適應社會生活,以自我為中心,自控力差,道德觀念薄弱,缺乏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事事依賴成人,與人交往產生挫折后,易產生對立、仇視情緒,從而發(fā)生過激行為。
當前學校教育中老師遇到最頭疼的問題:
家長“管”的孩子一般不怎么需要老師“管”,老師“管”的都是那些家長一般不怎么“管”的孩子,而這類孩子的教育由于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配合,其教育效果一般也比較糟糕。
“放任”型的學生
父母缺乏責任感、義務感和榮譽感,孩子情感上被忽略或對立,父母不和,視孩子為出氣筒進行辱罵或毆打,教養(yǎng)方式簡單粗暴經常體罰、對子女缺乏適當監(jiān)督和養(yǎng)護。這類孩子從小就缺少溫暖和愛,心情處于緊張、焦慮、恐懼的情景中,惶惶不可終日。
3、民主型父母
不任意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行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與引導,對于孩子在成長或學習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更多的是采取幫助與鼓勵的方法,并合理地應用獎勵與處罰的手段,使孩子從父母的行為與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民主教育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是協(xié)商。
有民主還要有集中,孩子由于知識經驗、社會經驗等方面的局限性,看問題不會深刻與全面,所以對有些重大問題要由家庭全體成員來討論,父母可以事先統(tǒng)一口徑,讓孩子沿著正確的軌道發(fā)展。
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好多父親忙于工作而較少顧及孩子的教育,孩子全交給母親,母親既要擔當“慈母”的角色、又要擔當“嚴父”的角色,在輔導孩子作業(yè)時又擔當“嚴師”的角色,多重角色的混合會使孩子莫名其妙,對母親形成復雜情感、對社會形成歪曲認知,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浙江“徐力弒母”正是這種悲劇的結果。
父母意見不和。當家長們毫不隱諱地在孩子面前為家庭問題爭吵時,孩子們會感到迷惑,沒有安全感;孩子會鉆你們兩人的空子。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夫妻一定要團結統(tǒng)一,分歧要在私下里解決,要讓孩子確信你們在家務活、日常雜務、作息時間以及禁止打架、偷竊、撒謊等規(guī)章制度上的意見是一致的。
即使一方強烈反對另一方的某些觀點,孩子在場時也應作出暫時讓步。
要給雙方以管理不同事務的權力,如父親負責處理雜務,母親監(jiān)督執(zhí)行作息時間,避免一方負責所有的規(guī)則,否則,當這位"負責人"不在家的時候,孩子會對規(guī)則置之不理。
三、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前和小學階段,成績不是太重要的,重要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了初中、高中才能應付那些更需要用頭腦才能解決的問題,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沒有好習慣只憑借一點表面的智慧所表現(xiàn)出來的聰明,到了初高中以后就會應接不暇,成績下降,甚至影響到終生的發(fā)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節(jié)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減少差錯。
1、勤于思考、敢于攻關的習慣
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覺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知難而退,或轉向老師或父母尋求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老師不要代孩子解答難題,而是要用堅定的神色鼓勵孩子動腦筋,用熱情的語言激勵孩子攻克困難。此時,家長任何一種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的語言,都可以使孩子產生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還可以跟孩子講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使他懂得一個人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在輔導孩子學習時,不能只對一題一文進行輔導,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學會用腦,幫助孩子克服內部或外部的困難和障礙,使孩子樹立堅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2、在規(guī)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
學校里的學習有嚴格的時間規(guī)定,在家里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形成一種時間定向。
放學后應先寫作業(yè)后玩。
晚飯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課。
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夠很快地專心學習。
訓練學生的專注能力,集中精力學習。
3、力戒拖延和磨蹭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精神不專注;
學習時摸摸這兒摸摸那兒;
遲遲進不到學習狀態(tài)中;
學習時總有許多毫無意義的停頓;
貌似學習,學習效果極低;
“老模”(老磨就是老磨蹭)惡果是白白浪費了時光。
養(yǎng)成了做事心不在焉的壞習慣。
會造成思維遲鈍,注意力降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