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長教育心得 > 正文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來源:讀書育兒 2018-05-18 11:24:56

說兩句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老師的精心培養(yǎng),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后肯定有一個成功的家長和一批優(yōu)秀的老師。家長如何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人積極上進的學習環(huán)境,如何當好這終生老師,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如何培育孩子的良好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都起著極大的作用。只有家長、孩子、老師的良好配合才能夠在孩子身上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學習氣氛與環(huán)境

  有很多家長常說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聽話,如何如何不喜歡上學,如何如何與老師鬧別扭,如何如何與家長頂嘴等,誰誰家的孩子,不用家長管,屁顛屁顛的就學習去了,而且學習特好,而我的孩子,巴掌也打過,好話也說過,都不管用,就差跪下磕頭喊老祖宗了,氣死我了。其實,多半孩子的態(tài)度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家長的學習興趣與認識、對學校、對老師的態(tài)度等對孩子的學習都有一定的影響。

  1、愛學習、求上進的氣氛

  孩子們一般喜歡并尊重有文化、有教養(yǎng)、好學上進、作風民主、舉止文明、關系和諧的家長。特別是家長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間接地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孩子生長在一種充滿學習氣氛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萌發(fā)一種自發(fā)學習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種自覺學習的行動。家長應率先熱愛學習,形成家風,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許多學業(yè)不良的孩子家庭缺乏良好的學習氣氛:家長經常約些朋友打牌、閑聊、外出跳舞、看電視、玩游戲、喝酒鬧脾氣。

  2、 家長對學校、對老師積極的態(tài)度

  家長應該多向孩子講述自己小時候在學校的趣事,向孩子多傳達一些自己對學校美好的向往、美好的記憶,努力培養(yǎng)孩子對學校的情感。否則如果家長給孩子傳遞的都是自己多么多么不愿意上學、學校生活多么多么枯燥無味等一些消極信息,可以想象孩子對學校的概念會是什么樣。

  正確對待“常言”,許多人對剛入學的孩子說:“進了蟈蟈籠了”或者說“進了監(jiān)獄了”之類的話,其實他們的話語就等于告訴孩子:學校生活是痛苦的潛臺詞,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陰影,這種負面的信息會影響到孩子對學校的期望。

  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老師“管”孩子的初衷絕不是與孩子為敵,

  “管”比“不管”絕對強!出現(xiàn)老師教錯了或老師管“多”了的現(xiàn)象在所難免。家長心里著急或生氣是正常的,但從教育好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千萬不可當著孩子的面數落老師的不是,否則不但破壞了老師的威信,以致老師今后很難開展對你孩子甚至對其他孩子的教育工作,而且也使孩子陷入了兩難境地,使孩子心目中的兩類權威發(fā)生激烈沖突,讓孩子覺得不知道聽誰的好了,長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人格障礙:在家長面前表現(xiàn)一個樣,在老師面前一個樣的雙重人格。

  3、給孩子提供一個固定的學習地點

  孩子在學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務就是學習

  在家里,孩子也應當有個固定的學習地方,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種學習地點的定向,也就是說,每當孩子在習慣的地方坐下來,便條件反射般地想到學習,猶如醫(yī)生走進病房,科學家走進實驗室,即刻來了精神一樣,所以,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用來讀書做功課的專門地點。

  有條件的可以單獨安排一個房間,住房條件不允許的,也要為孩子安排一個墻角,放一個書桌,供孩子存放書和作業(yè)本,使孩子處在井然有序的學習環(huán)境中。

  好多學業(yè)不良孩子不寫家庭作業(y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里沒地方寫!

  4、注意在家里用完東西就放回原處的榜樣作用

  以培養(yǎng)孩子用完東西放回原處的習慣。這不僅會使學習環(huán)境保持整潔而有條理,而且可以節(jié)省尋找學習用品的時間。

  例如,在學習前把桌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干凈,只留下學習用品、書籍、作業(yè)本等,這樣既免得其他東西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有利于孩子鋪開了寫。要求孩子在學習后將各種用品都放回原處,再次學習時可隨手拿來。否則:學習用品亂放,雜亂無章,學習時又找這,又找那,半天還找不齊,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習情緒,妨礙腦力集中,降低學習效率,影響學業(yè),以至使孩子的注意力分散。

  5、家里可以根據經濟情況和孩子的興趣訂閱一些報刊雜志

  一方面自己拓寬知識面以便有與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識,另一方面可以以書中的某些內容為話題與孩子進行討論與交流,這對做孩子的榜樣、促進孩子學習、促進情感交流、防止“代溝”的產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6、注意生活方式:

  早餐不可輕視、進食應該恰當、保證營養(yǎng)供應、杜絕傻吃傻喝、生命在于運動。

  二、反思過去的教育方法

  1、專制型父母

  對孩子的教育很嚴厲,過分嚴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順心或孩子的行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對孩子進行打罵,這種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條,對孩子的行為控制很嚴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極情緒,產生恐懼或焦慮、敵意或殘忍的心理,容易發(fā)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強、攻擊和沖動行為。

  棍棒打沒了孩子的歡樂、棍棒打沒了孩子的個性、棍棒打沒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棍棒打造了一個唯唯諾諾、一事無成、害怕闖蕩、沒有真正快樂與笑容的“孝子”。

  另一種專制——過度保護

  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辦、代替,孩子的自主權受到限制,使孩子養(yǎng)成過分依賴父母,一旦離開父母,則易產生分離焦慮,拒絕上學,拒絕與同學交流,拒絕老師教育幫助,形成孩子的退縮行為。過度保護還會養(yǎng)成孩子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難適應集體生活,易造成挫折感,產生對立、自卑、仇視、嫉恨乃至采取攻擊報復行為,人際關系緊張等。

  2、放任型父母

  對孩子的行為與學習不感興趣,也不關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時候交給長輩,上學了交給老師,長大了交給社會。”這種家長屬甩手父母。

  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對事情沒有責任心,行為放縱,一些不良的個性與態(tài)度會影響學業(yè)。

  隨著社會生活競爭的劇烈化和家庭生活電視化,父母對孩子的放任會越來越多,而這與科學的教育是相背的另一種放任——過分的溺愛和寬容。容易使子女養(yǎng)成放縱驕橫、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對自己的社會責任模糊不清,不能學會在欲望不能滿足時應有的忍耐,結果,不合理的需求、欲望不斷增加,無法適應社會生活,以自我為中心,自控力差,道德觀念薄弱,缺乏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事事依賴成人,與人交往產生挫折后,易產生對立、仇視情緒,從而發(fā)生過激行為。

  當前學校教育中老師遇到最頭疼的問題:

  家長“管”的孩子一般不怎么需要老師“管”,老師“管”的都是那些家長一般不怎么“管”的孩子,而這類孩子的教育由于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配合,其教育效果一般也比較糟糕。

  “放任”型的學生

  父母缺乏責任感、義務感和榮譽感,孩子情感上被忽略或對立,父母不和,視孩子為出氣筒進行辱罵或毆打,教養(yǎng)方式簡單粗暴經常體罰、對子女缺乏適當監(jiān)督和養(yǎng)護。這類孩子從小就缺少溫暖和愛,心情處于緊張、焦慮、恐懼的情景中,惶惶不可終日。

  3、民主型父母

  不任意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行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與引導,對于孩子在成長或學習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更多的是采取幫助與鼓勵的方法,并合理地應用獎勵與處罰的手段,使孩子從父母的行為與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民主教育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是協(xié)商。

  有民主還要有集中,孩子由于知識經驗、社會經驗等方面的局限性,看問題不會深刻與全面,所以對有些重大問題要由家庭全體成員來討論,父母可以事先統(tǒng)一口徑,讓孩子沿著正確的軌道發(fā)展。

  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好多父親忙于工作而較少顧及孩子的教育,孩子全交給母親,母親既要擔當“慈母”的角色、又要擔當“嚴父”的角色,在輔導孩子作業(yè)時又擔當“嚴師”的角色,多重角色的混合會使孩子莫名其妙,對母親形成復雜情感、對社會形成歪曲認知,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浙江“徐力弒母”正是這種悲劇的結果。

  父母意見不和。當家長們毫不隱諱地在孩子面前為家庭問題爭吵時,孩子們會感到迷惑,沒有安全感;孩子會鉆你們兩人的空子。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夫妻一定要團結統(tǒng)一,分歧要在私下里解決,要讓孩子確信你們在家務活、日常雜務、作息時間以及禁止打架、偷竊、撒謊等規(guī)章制度上的意見是一致的。

  即使一方強烈反對另一方的某些觀點,孩子在場時也應作出暫時讓步。

  要給雙方以管理不同事務的權力,如父親負責處理雜務,母親監(jiān)督執(zhí)行作息時間,避免一方負責所有的規(guī)則,否則,當這位"負責人"不在家的時候,孩子會對規(guī)則置之不理。

  三、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前和小學階段,成績不是太重要的,重要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了初中、高中才能應付那些更需要用頭腦才能解決的問題,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沒有好習慣只憑借一點表面的智慧所表現(xiàn)出來的聰明,到了初高中以后就會應接不暇,成績下降,甚至影響到終生的發(fā)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節(jié)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減少差錯。

  1、勤于思考、敢于攻關的習慣

  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覺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知難而退,或轉向老師或父母尋求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老師不要代孩子解答難題,而是要用堅定的神色鼓勵孩子動腦筋,用熱情的語言激勵孩子攻克困難。此時,家長任何一種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的語言,都可以使孩子產生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還可以跟孩子講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使他懂得一個人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在輔導孩子學習時,不能只對一題一文進行輔導,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學會用腦,幫助孩子克服內部或外部的困難和障礙,使孩子樹立堅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2、在規(guī)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

  學校里的學習有嚴格的時間規(guī)定,在家里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形成一種時間定向。

  放學后應先寫作業(yè)后玩。

  晚飯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課。

  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夠很快地專心學習。

  訓練學生的專注能力,集中精力學習。

  3、力戒拖延和磨蹭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精神不專注;

  學習時摸摸這兒摸摸那兒;

  遲遲進不到學習狀態(tài)中;

  學習時總有許多毫無意義的停頓;

  貌似學習,學習效果極低;

  “老模”(老磨就是老磨蹭)惡果是白白浪費了時光。

  養(yǎng)成了做事心不在焉的壞習慣。

  會造成思維遲鈍,注意力降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