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站資源 2018-04-25 16:29:25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新生兒護理:嬰幼兒睡眠十大高發(fā)疑問解讀,希望對準父母們了解新生兒的養(yǎng)護方式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如果睡眠領域也有十萬個為什么,那下面這些疑惑一定名列前茅。這些問題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這里先初步回答以緩解父母的焦慮。
1.明明已經很困了,但就是不肯睡
人在困的時候,體內的化學物質對抗疲勞,會使寶寶變得興奮、易怒。這種生理機制起源于原始人為了避免睡著時陷入危險,而對現(xiàn)代嬰兒來說,太疲勞就容易引發(fā)睡前哭鬧。所以要在寶寶還沒有困過頭的時候,父母就應該進行安撫,安排寶寶就寢。
2.白天呼呼睡叫不醒,晚上卻要很晚才睡
胎兒在媽媽肚子里幾乎都在呼呼大睡,只偶爾醒來踹踹媽媽的肚子,出生后也有一陣子睡得昏天黑地,嬰兒的晝夜節(jié)律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建立起來。
如果寶寶白天連睡三四小時或者早上起太晚,就容易發(fā)生晝夜顛倒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晚上入睡困難,睡后2小時甚至1小時一醒,半夜起來玩等。
引導寶寶白天增加活動量、接受日光照射,若連續(xù)睡2~3小時,進行叫醒;晚上早些休息,屋里要暗,這些都能幫助減少晝夜顛倒發(fā)生的可能。額外提醒一下,小睡環(huán)境過亮會刺激較敏感的嬰兒,影響白天的睡眠。其實僅在小睡期間保持室內較暗一般不會造成晝夜顛倒。
3.怎么明明睡得挺沉,一放下去就醒呢?
3個月內的嬰兒,入睡后,前20分鐘是淺睡眠,如果此時將寶寶從懷中挪動到床上比較容易醒。20分鐘后寶寶進入深睡眠后再將寶寶放下,或開始時直接在床上入睡 以減少放下的步驟,可緩解這一現(xiàn)象。3個月后的嬰兒,入睡會先進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現(xiàn)象會有所好轉。
另外,要注意放下時小心翼翼反而不如坦然告之:“媽媽要把寶貝放在床上睡啦!”寶寶有所準備,就不會受到驚嚇而驚醒。此外,嬰兒在淺睡眠期間偶爾睜眼睛或是哭兩聲都是正,F(xiàn)象。如果媽媽誤以為寶寶已經醒了,反而會對孩子睡眠造成干擾。
4.人一走就醒,他是自帶了雷達嗎?
有時寶寶已經一動不動睡著十分鐘了,可媽媽一走開寶寶就醒,哪怕動作再輕,寶寶都像自帶雷達般醒來。不同的聲音對人的覺醒作用不同,是否會被聲音干擾,和心理預期相關。比如在相同音量下,人聽見的是正常雜音,往往能繼續(xù)安睡,而若是聽到火警就會立即覺醒。
遇到這種現(xiàn)象時可以安撫寶寶解釋說:“寶寶安心睡覺,媽媽在呢,沒有走遠”。有的媽媽說孩子對聲音特敏感,有時候媽媽翻身,床發(fā)出很輕微的聲音寶寶就醒 了,只好憋著不翻身。
這種情況可以嘗試做“脫敏”,比如清醒時演示給孩子看:“你睡覺的時候媽媽是這樣翻的,然后床就響啦,你聽是這個聲音哦,不要害怕,正常的。”通過場景再現(xiàn),復現(xiàn)了聲音的來源,幫助寶寶不把這類聲音和恐懼關聯(lián)起來,下次再遇到也就不會那么害怕了。
5.好不容易哄睡著,怎么才半小時就又醒了?
嬰兒睡眠周期比成人短,一般在30~45分鐘,且周期結束后容易醒來。睡眠周期在寶寶4~6個月齡時逐漸延長,屆時會睡得更長一些。寶寶睡眠能力增強,也能夠增加單次小睡所含的睡眠周期,延長小睡時間。
另外,家長往往先入為主認為小睡就是半小時結束,安排起床活動,而不像半夜醒來那樣鼓勵嬰兒接著睡。長久如此,可能寶寶也就沒有醒來還需繼續(xù)睡的意識,小睡短變成了習慣。
小睡時間短受發(fā)育階段和睡眠習慣影響,是出生前6個月睡眠問題中最大的難題之一。在排除人為干擾因素后,受生理條件所限,寶寶仍有可能睡得短,家長要耐心鎮(zhèn)定,避免過度焦慮。
6.發(fā)現(xiàn)寶寶入睡后抽動,要不要去醫(yī)院看看
嬰兒大腦發(fā)尚不完善,睡眠時大腦中控制肌肉運動的部分仍然局部活躍,從而產生間歇性的抽動。最初的3~6個月可采用襁褓、摟壓等方式緩解抽動對睡眠的影響,一般這個現(xiàn)象會隨著成長自愈。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