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幼兒家庭教育 > 智力開發(fā) > 正文

如何做好兒童科學教育

來源:幼教網 2018-04-17 15:57:34

說兩句

  科學不是數理化!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誤區(qū)。在我這代的大部分人眼里,可能覺得科學就是數理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后來被我們老師衍生出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們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開始努力地學習理科。如果學得不太好,別人就說這個孩子好像腦子不是那么聰明,你就去學文科吧。

  大家說到科學,往往想到的是一些非常復雜的方程式等等,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 —— 把科學變成了一個個學科。也就是說,我們只是重視學科里面具體的知識,比如物理、化學、生物,乃至數學,但是至于科學本身是什么,其實我們從來沒有真正被教育過。在國外的高中階段,學生們深入學習理化生學科之前,總要先學科學哲學,把科學是什么講清楚。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方式。

  科學,來自人類對大自然發(fā)自內心的好奇。其實我們從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歷史來看,科學認識世界的方式,出現得是比較晚的。直到牛頓的時代,才漸漸地建立起現在科學認知的基本模式。在那之前,我們都是在用神話、宗教等等來解釋這個世界。就是因為人類的這種好奇,不斷地想探索明白這個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才發(fā)展出科學。所以希望孩子們的好奇心可以受到保護,讓他們能一直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才能一直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另外一點是,科學只是認識世界的方式之一,F在有一種思潮 —— 把科學等同于正確,而我希望家長們能夠從更深的層面來理解這個問題。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科學的價值在于:科學是我們現有的認知方式中被實踐證明比較合理的一種,帶給我們生活非常多的便利,所以非常值得教給孩子。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事情是科學不能解釋的,很多領域是非科學的,同樣有很高的價值,比如宗教,也是我們人類文化的瑰寶。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有多元化的態(tài)度。

  科學可證偽是什么意思?

  大家經常聽說一個說法就是科學是可證偽和可預測的。“可證偽”這一點,有時候大家會有一點誤解。“可證偽”就是能證明科學是錯的嗎?其實不是這樣的。可證偽性,就是針對一個理論,可以假設出來一種條件,這種條件如果不成立的話,那這個理論就是錯誤的。如果某個理論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們就認為它是可以用科學的方式來對待的。

  舉個例子,比如像上帝是否存在這種事情,為什么不能用科學去研究呢?因為在“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這個前提下,對于“上帝存在”這一命題,不管出現什么樣的情況,都可以說這是上帝的意志,那么就不存在一種條件,可以使得“上帝存在”這一命題是假的。因此它是不可證偽,就不是科學研究的范疇。

  可預測是說,在條件成立的情況下,你的結論在過去是對的,在將來也是對的。也就是說科學理論在時間上是連續(xù)的。基于科學的這兩個特質,我們才能夠基于科學的規(guī)律建造工具、發(fā)展技術和推測將來的情況。

  科學地認識世界的方式到底是怎樣的?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里非常明確的指出,科學的認知方式有三個要素,第一個是事實依據,第二是邏輯關系,第三是審辯性思維,也就是critical thinking.

  那什么是事實依據呢?就是說所有科學結論,都要建立在一個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證據之上,然后我才能夠相信?茖W的領域內,一個理論是一定有事實去支持它的。在物理、化學、生物這些學科中,都是通過實驗,取得實驗數據,來證明理論。如果理論沒有事實依據,那我們就不能夠相信。

  所以很多時候科學領域有了一個新的發(fā)現,比如一個新的重要文章發(fā)表了,科學家會很快地重復這個實驗,也就是確認這個事實。而不是像我們現在的很多媒體一樣,看到一個標題,馬上改成一個更吸引眼球的標題,然后傳播出去。對于孩子來講,重視事實依據,就不容易被那些煽動性言論所吸引,他會更關注背后的事實真相。

  下一點就是邏輯推理,logic. 邏輯推理是連接事實依據與科學結論之間的橋梁。簡單講,大家可以把它理解為因果關系,也就是說,這個事實,能不能夠支持你得出的結論?這一點其實是我國的教育是比較欠缺的。很多成人,即使大學畢業(yè),也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邏輯學,并且邏輯水平是比較差的。

  我舉個例子,達爾文的進化論大家都很熟悉,并且認為是毋庸置疑的科學理論。但是如果真的去讀《物種起源》,其中有邏輯錯誤的。比如,一個假設說,如果人的祖先是猴子,那么人的骨骼和猴子的骨骼就會有相似之處。而人的骨骼確實與猴子相似,那人的祖先就是猴子。乍一聽很有道理,但是我換個說法,你就會聽出這里面的問題。如果你的生父其實是你的伯伯(父親的哥哥),那么你就會跟伯伯長得比較像。事實是你確實跟伯伯有點像,那你的生父就是伯伯。大家聽出這里面的問題了么?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這種邏輯錯誤要嚴格避免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