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京華時報 2012-07-16 17:33:37
如今,付先生用關于家庭教育研究的微博在網上已有了8萬名粉絲。每天,他都在網上與粉絲們分享一些教育理念,解答大家在教育子女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付先生說,自己平時生意忙,教育研究也并不是他的主業(yè),但正是家長的這種身份,讓付先生在做這些事情時多了一種責任和擔當。
案例四:一月成為手工高手
年輕媽媽張女士的女兒今年讀幼兒園中班,雖然女兒才入園一年多,但是已經將張女士從一個手工的門外漢鍛煉成了手工高手。
收集可樂瓶做成教室裝飾品,將牛奶盒改裝成漂亮的儲物盒,手工剪紙……“這些作業(yè)對于三四歲的小孩子來說太難了,說是給孩子布置的作業(yè),其實都是要家長代勞。”
其實,這些作業(yè)對于張女士來說也不簡單。每一個作業(yè),她都需要長時間地準備。首先要上網去找資料,看看這些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樣子;然后需要找材料、畫樣板、動手操作……“別看是幼兒園小朋友的作業(yè),難度不大,我也需要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張女士說。
當然,張女士不希望全部由自己大包大攬,也一直讓孩子參與到簡單的操作中,如折折紙,拿拿東西。經過一年多的手工鍛煉,張女士如今已經有了一雙靈巧的手,她不時對家中的紙盒、瓶子進行加工,變身成了家中的首飾盒、相框等以應對各種家庭作業(yè),她的作品甚至還被朋友們“瓜分”走用來裝飾屋子。
然而,幼兒園孩子不僅只有手工作業(yè)。張女士介紹,孩子班上的小朋友的好多作業(yè)也是父母代做的,家長給小朋友做的作業(yè)要放在一起展示,所以會很有壓力。并且,幼兒園每年都要評選“最佳家長”,為了獲得加分,家長還需要去幼兒園給孩子們上課,準備課件。為了孩子的生物課,張女士還在家養(yǎng)盆栽和小烏龜。
幫孩子完成幼兒園作業(yè)占用了張女士不少時間,讓她發(fā)愁的是,女兒的課外興趣班除了跳舞之外又增加了英語班,這意味著她又要從頭開始學習英語了。
專家:家長包辦不利孩子成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表示,包辦型家長又稱為“直升機父母”,他們總是圍繞在孩子身邊,擔心孩子太小,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希望一切都能幫孩子分擔,就像盤旋在孩子頭上的直升機,只要孩子遇到一點困難,他們就會馬上出現,幫助解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