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搜狐教育 2012-07-04 17:40:23
這些條款隱約可以顯現,實驗班的創(chuàng)立家長們經歷了怎樣艱難痛苦的磨合過程。
然而,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在謀劃著這種方式的可能性。來自石家莊的媽媽耿彥紅,最近正在籌劃著在農村老家建立一所“秋山學堂”,小院已經租好了。
耿彥紅認識不少在家上學的孩子,有的精于繪畫,有的特長英語,還有的專攻木工等,確有大大超過同齡人的獨特之處;然而,在性格、情感和觀念上,又因為接觸的人有限,而顯得有些單薄?嘤谡也坏酵椋┘t仍在觀望,遲遲下不了將孩子帶出學校的決心。
“就我目前的觀察來看,總體來說,真正在家的孩子性情比較平和,比較會玩,玩得有內容、有創(chuàng)意、專注力強。”從去年開始,北京回龍觀小區(qū)的豬豬媽開始組織集體活動。工作日去參觀博物館、周末郊外游學,曾吸引了社區(qū)七八位在家上學的孩子。
然而漸漸地,家長們之間鬧矛盾了。
起因都是小事。比如,兩個大孩子玩得更投機,拒絕小孩子加入。小孩子跟著,努力融入,幾個孩子就這樣喊叫著,追追跑跑。不料,一旁圍觀的媽媽上前阻止:“這對她不好,有心靈傷害啊。”接著,拉著孩子便離開了。
一個13歲男孩的媽媽,帶著孩子參加兩次活動后退出,理由是,別讓年齡小的孩子,影響了自己孩子的智力。
課業(yè)時間太緊張,玩得沒什么智力因素,甚至出游太累,眾多理之下,她組織的集體活動,參加人數越來越少。最后,豬豬媽干脆放棄。
她發(fā)現,身邊這些在家上學的年齡較大的孩子,基本上都去過學校,只是因為不適應,或是受了委屈才決定休學在家的。此時,如果家長們過于介入、過度保護,無非是將孩子從一個溫室轉移到另一個更加嚴密的溫室里,家庭互助又怎么可能實現呢?
“我們仍舊習慣于用好孩子、聽話守規(guī)矩懂禮貌的標準來要求其他的孩子,”豬豬媽感慨說,“盡管在家上學了,但還是和學校老師沒有什么不同”。
對于在家上學教育聯合的前景,實踐者對此態(tài)度不一。有人不抱任何期待,有人靜觀其變,還有人稱它為終將燎原的星火。或許,人的因素才是實現在家上學聯盟的最大障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