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23 11:17:13
雖然家長們都認為動畫片中的一些暴力因素會增加幼兒的攻擊性行為,但都不會完全阻止孩子看動畫片,因為他們覺得動畫片中的積極意義也很大。當問到“你認為動畫片對孩子有什么影響?”時,一部分家長認為可以讓孩子休閑娛樂、放松自己;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里面會有一些教育價值,比如告訴孩子們要勇敢。
三、原因探析
(一)觀察學習或模仿是兒童攻擊性行為獲得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社會學習理論中,電視暴力會導致兒童因模仿而在生活中產(chǎn)生暴力。班杜拉多次強調(diào),人類的很多行為都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結(jié)果而習得的。為了說明榜樣的作用,班杜拉和他的同伴們做了大量的實驗,其中就有充氣娃娃的實驗:他們首先讓兒童觀察成人榜樣對一個充氣娃娃拳打腳踢,然后把兒童帶到一個放有充氣娃娃的實驗室,讓其自由活動,并觀察他們的行為表現(xiàn)。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兒童在實驗室里對充氣娃娃也會拳打腳踢。這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有明顯影響,兒童可以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而習得新行為。
孩子都希望自己勇敢、強大,能夠保護別人,成為英雄,但受自身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心理、行為能力有限,具有超常戰(zhàn)斗力的英雄們就成了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在現(xiàn)實中,英雄固然需要,可是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的方式卻是不可取的。學前兒童領悟能力小,不易將虛幻和現(xiàn)實分開,所以就導致了很多孩子盲目地模仿暴力行為,逐漸形成了用暴力行為來解決問題的習慣,甚至很多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卻總是不認為自己有錯。
(二)動畫片的特性迎合幼兒的興趣,促成了觀察學習
班杜拉認為,注意過程是觀察學習的首要階段。注意過程決定著在大量的榜樣影響中選擇什么作為觀察的對象,并決定著從正在進行的榜樣活動中抽取哪些信息。在年齡、性別、興趣愛好、社會背景等方面與觀察者越相似的榜樣,越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動畫片中的英雄角色以小制大、以弱勝強等特征迎合了幼兒的注意過程,大大促成了幼兒觀察學習的發(fā)生。
四、引導策略
教師在開展家長工作時應當注意提醒家長讓幼兒看動畫片的方法和策略,提醒家長注意動畫片的內(nèi)容對幼兒行為的影響。家長對幼兒觀看動畫片的回應,有時比教師在學校的教育更有成效。對此,筆者提醒教師針對家長提出一些建議,引導幼兒科學的觀看動畫片:
(一)陪看動畫片,關注幼兒心理需求
幼兒對動畫片的喜愛是心理需求的一種表現(xiàn)。
在訪談中,當問到“你想讓自己的爸爸媽媽陪自己一起看動畫片,并和你一起討論動畫片中的故事嗎”時,只有三個孩子不愿意,原因是覺得大人會打擾自己或者阻止自己看動畫片,其余孩子都表示愿意,一個男孩說:“很想,覺得全家人一起看動畫片很幸福。”一個女孩說:“我想抱著媽媽看,很溫馨,也不會害怕。”而對自己的爸爸媽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動畫片或者動畫片角色,感到很難過。雖然只是看動畫片,但也是走進孩子內(nèi)心、親子交流很重要的機會,家長要正確認識,盡量避免“小孩子喜歡的大人不喜歡,大人喜歡的小孩子不喜歡”的情況發(fā)生,避免大人、孩子都明顯地分成兩個世界的情況發(fā)生。家長只有在對幼兒有了深入認識、對動畫片有了客觀的了解基礎上,才能懂得如何在實踐中引導幼兒如何趨利避害。
(二)正確引導,趨利避害
家長們都很清楚動畫片中的暴力因素會使孩子攻擊性行為增加,但應該采取什么措施應對,很多家長感到很迷茫,大部分家長對幼兒看動畫片的回應是限制看動畫片的時間。比如,如果表現(xiàn)好的話就給看多長時間,看了多長時間就要出去玩一會,原因都是看久了對眼睛不好。對幼兒看動畫片不僅僅是限制時間,最重要的是要關注幼兒的提問,把握幼兒的思想。問一問孩子動畫片中都講了什么,把動畫片反映的內(nèi)容與幼兒的有關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幼兒區(qū)分動畫片和現(xiàn)實中的區(qū)別。如,“發(fā)現(xiàn)小朋友做壞事,你會怎么做?是動腦筋想辦法,還是用拳頭去打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