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8-29 13:21:17
培養(yǎng)子女不可忽視的家庭教育
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受教育程度是好是壞,主要要看學校和老師的實力,而自己作為家長,主要責任在于“育人”而非“教人”。記者隨機詢問了幾個家長,發(fā)現(xiàn)這種“學校依賴”癥狀多多少少都在家長們身上有所體現(xiàn)。那么,對子女的教育方面,學校和家庭到底如何分工?“教人”與“育人”分得開嗎?
70%的家庭時間
對于孩子處于4-12歲的家庭來說,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家庭成員相處。雖然與父母長輩間多是吃飯、游戲等生活瑣事,看起來與幼兒園及學校里的教育并不相關(guān),但其實卻時刻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及習慣的養(yǎng)成。瑞思學科英語CEO夏雨峰說:“教育本身是一個精密且龐大的系統(tǒng),尤其家長是孩子們最親近最依賴的人,因此一切言傳身教都可能帶來很大的影響。”
失敗的家庭教育
不少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天生膽子小,害怕與人接觸。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夏雨峰說:“我?guī)缀蹩梢詳喽ㄟ@樣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由家里的老人或全職媽媽在帶。”他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由于“隔輩親”,長輩們更是把孩子捧在手心,為了避免受到任何傷害,則經(jīng)常采取恐嚇式教育。”小心大灰狼來抓你啊”、“小心被壞人拐賣啊”等言論十分常見。時間久了,就會造成孩子對外界環(huán)境的恐懼和不自覺排斥,也就是所謂的“不自信”、“膽子小”的狀態(tài)。,由此可見,家庭成員的無心警告其實塑造了一個不利于孩子未來成長的性格。
不僅如此,即便是課堂中一些不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也可能與家庭教育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有很多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這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后天養(yǎng)成的?很多家長因為孩子上課不能靜下心來聽講而苦惱,但其實,這種現(xiàn)象的背后依然是家庭教育的失敗。”瑞思夏雨峰繼續(xù)解釋到。夏雨峰認為,注意力是培訓出來的。“有很多孩子在做作業(yè)的時候,家長一會兒過來送個水果、一會兒過來遞個扇子,雖然看起來是為孩子好,但是這會打斷孩子的學習思路,時間久了,他們的注意力經(jīng)常被打斷成為了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到后來又自然延伸到了課堂上。”
不僅僅是注意力集中的問題,包括大方面的自律能力,也與家長的這種潛移默化的訓練有著很大聯(lián)系。自律,也可以看作是欲望的延遲滿足,所以對于家長而言,在孩子小的時候多花點功夫,切忌效果求快,那么對子女終身的影響都將是積極有益的。
幾點可行的成功教育方法
盡管教育是一個很復雜的、難以一面概全的行為,但是夏雨峰仍然舉例了幾點自己的成功心得。
方法一:獎勵式教育
對孩子的獎勵幾乎在所有的家庭中都頗為常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爸爸媽媽給予的獎勵都是真正科學有利的。很多家庭習慣把糖果、游戲等作為獎勵的形式,把讀書作為獎勵的前提。而瑞思的教育則恰好相反。瑞思學科英語在不同的講座中都滲透了一種“迥異于其它”的獎勵方式,即把讀書作為獎勵的形式,或者把家務活等其它的勞動作為獎勵的前提。“因為孩子們知道獎勵的東西一定是好東西,如果你說幫媽媽掃完地就獎勵你看一小時的英語書,那么孩子就會覺得學英語是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經(jīng)過不少家長實踐,都認為這種“反常”的獎勵在孩子身上起到很好的效果。“不僅僅能夠讀進去英語書,而且是讀得高興、有興趣,并且學習的效率特別高,因為獎勵得到的東西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一位家長說。
方法二:選擇合適的教材
有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興趣,所以興趣的培養(yǎng)也成為家長們最關(guān)注的問題之一。夏雨峰說,孩子的耐力需要通過慢慢不斷的培養(yǎng)來延長,而培養(yǎng)的科學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對比國內(nèi)外教材時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教材如閱讀類圖書等適用的范圍出奇的廣。“有些讀物竟然寫著0-6歲適用,”夏雨峰舉例,“但是作家長的都知道,孩子小的時候變化是非?斓,可能幾個月就有大的不同。所以我們看美國一些教材是5歲-5歲半適用,分類特別細。”事實上,這種看似無關(guān)緊要的讀物教材就對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起到重要作用。因為一旦過于難或者過于簡單的讀物,孩子都是讀不進去的,這種教育也是徒勞無益的。
方法三:教育在與學校統(tǒng)一
孩子在培養(yǎng)過程中最怕的是什么?就是教育目標的不一致。在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小學的時候,老師成為他價值觀形成過程中特別權(quán)威的人物,這種權(quán)威可能家長都比不了。但是一旦家長所要求的與老師要求的不一致,那么孩子會產(chǎn)生困惑,這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因為一方面會造成學習的內(nèi)容吸引不了或理解不了,另一方面家庭與學校相悖的教育觀也會讓孩子的世界觀變得不清晰。正是出于這樣的原因,瑞思學科英語的老師們最及時做的事情就是與家長們的溝通,平均每周都會告訴家長們這一周學的內(nèi)容和希望家長配合輔導的內(nèi)容。“因為只有學校和家庭雙方共同的努力才能讓孩子‘安心成長’。”
孩子的成長機會只有一次,對于家長而言,每一種教育選擇、每一次教誨指導都是不可逆的,家庭第一、公立學校第二、課外輔導第三,家長們切忌將教育的責任過多依賴學校。因為,即便是再理想的學校都可能有不理想的學生,但是每一個理想的學生背后卻一定有一個理想的家庭作支撐。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