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8-17 13:33:43
行為其二,故意找茬扔東西。
我們知道,嬰幼兒在7-8個月之后就會出現(xiàn)扔東西的現(xiàn)象,這是敏感期在作怪,小孩通過這種方式感知空間,我們盡量提供可扔但聲音不大的東西給她玩,如小皮球、小瑜伽球,要是有聲音的東西,我們看住她在爬行墊上扔,以不影響樓下人休息。
時間長了你都忍不住要去收拾,因為地上的東西實在是隨處可見,沒有下腳的地方了。但是你剛收拾好,就被她發(fā)現(xiàn)了,很快恢復原狀(散落在地上)。如此反復幾次,我已經(jīng)無法忍受了,奶奶也有同感,所以我們態(tài)度一直決定教訓一下她。我用鼓勵的口吻對她說:“寶貝現(xiàn)在會幫媽媽做事情了,地上的東西會撿起來放到桌子上了……”,女兒似乎沒聽到,置之不理。那我收拾一下吧,把物品拾起來放到桌子上擺好,不出一秒,立刻被她撥拉到地上,我認為這是挑戰(zhàn)我的忍耐力。“涵涵,把地上的東西拾起來”,我認真地說。小家伙置之不理。這時候,爺爺奶奶也過來說了。她有些委屈了,哭著找人抱抱。找爸爸,爸爸說“你把東西拾起來就抱抱”;那就找爺爺,爺爺也是立場鮮明;找奶奶,奶奶忙著做飯,沒空理她;再找媽媽,媽媽自然不會妥協(xié)。找了一圈沒人抱,那種無助的樣子,你要一不小心忍不住去抱了,那就前功盡棄了!又回來找媽媽,我就蹲著摟著她,任她哭。摟著她,使她受傷的心靈得以依托,不會感到被拋棄了。但同時,立場不得變,在目的沒有達到前,是不能抱的。
這時無論爺爺、奶奶再怎么說,她就是不肯拾東西,哭得更厲害了。脾氣真是倔呀!不大點的小屁孩,面子比天還大。這樣僵持下去也不行呀,我稍微妥協(xié)了一下,“來,媽媽拾起一個,寶貝也拾起一個,怎么樣?媽媽已經(jīng)做了呀,寶貝也來做呀”。盡管不是很樂意,但是她還是做了。那就鼓勵一下吧“寶寶會幫媽媽收拾東西了,媽媽來抱抱”。經(jīng)過這次全家對她的一致反對,她應該也認識到一些自己的問題,故意找茬扔東西的事情再也沒有發(fā)生過。
回到主題上來,帶著愛心能讓孩子體會到你是愛他的,哪怕是在教訓她的時候。如果不是出于對孩子的愛,我們怎么會狠心教訓他呢。帶著真誠的愛心去教訓孩子,會讓你在教訓孩子之后更少內(nèi)疚。如此方法得當,效果自然明顯,孩子依然能在快樂中茁壯成長!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