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7 10:50:59
四、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要與一日生活相結合
教育家陳鶴琴主張“生活即教育”。即“用生活來教育,教育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例如:在“國慶”長假之后,孩子來到幼兒園,互相說著自己去游玩的地方,我適時地啟發(fā)幼兒,你們都去什么地方游玩了?都玩了些什么?啟發(fā)幼兒討論豐富主題活動。例如蔣添宇小朋友說:“我去北京天安門看升旗了。朱欣語說:“我去看常州恐龍園了,里面的恐龍可多了”……然后又動員孩子們把去游玩的照片帶來裝飾墻面。瞧:孩子們外出游玩的笑臉多燦爛,這樣一組生動的墻飾便應運而生。
在一次散步時,孩子們看見了桑樹問我:“老師,這棵樹叫什么名字呀?”我告訴他們那是桑樹,以后會結出好吃的桑椹,而桑葉是蠶寶寶的食物,話音剛落,孩子們便對蠶寶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歪著腦袋問我:“蠶寶寶是什么樣的?”于是我便在自然角準備了蠶寶寶讓孩子們相互觀察、欣賞,他們總搶著喂蠶寶寶,有的孩子問:“老師,蠶寶寶長胖了嗎?”“老師,蠶寶寶會變成什么樣呢?”“難道它吃了桑葉會變
身?”“蠶寶寶吃了濕的桑葉為什么會拉肚子?”,孩子們圍在一起對蠶寶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發(fā)現幼兒生成的這一問題十分有價值,動物是幼兒生活中十分熟悉、接觸頻繁的,而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蠶寶寶卻日漸變少。于是我就有意識地在自然角里多放了一些蠶寶寶,還和幼兒一起定時觀察蠶寶寶的變化,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以孩子們說我畫圖的形式記錄。一時間里,整個教室就像個“科學觀察室”,教師以欣賞的態(tài)度和幼兒一起觀察,關注幼兒的提問,讓幼兒積極討論,發(fā)表意見,把個別幼兒的興趣引伸為大家的興趣,讓幼兒對進一步探索“動物”產生了興趣。
五、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要與家園合作相結合
家園合作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只有讓家長參與到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才能讓家長認識到環(huán)境對幼兒發(fā)展的意義,變家長觀賞為家長參與。如小班主題《親親熱熱一家人》活動中,我利用“三八”節(jié)在班級展開了“我愛媽媽——愛心賀卡”活動,提倡家長通過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愛心賀卡,充分發(fā)揮家長的聰明才智,通過她們的精心設計、巧妙制作,一份份精美的愛心和卡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讓孩子試著講述和媽媽一起制作的過程,用到哪些材料,表達想對辛勤、可愛的媽媽想說的話,把這些滿載著愛的賀卡展示在主題區(qū)域中,布置成一道獨特的主題墻飾。每每孩子經過,都會指著上面自豪地說:“這是我媽媽做的,可漂亮啦!”
又如在“我長大了”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將家長提供記錄孩子成長的照片展示在主題墻上,孩子們在不停地介紹:“這個是我,那時候我還只會爬,不會自己走路”、“那個拿著奶瓶的是我”------,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講述著、討論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將幼兒作為主題墻布置的主體,這種環(huán)境記錄是家長了解幼兒的重要途徑,不僅反映了幼兒的學習成果,也反映了教師的教育過程,恰恰是家園共育的好機會。
總之,環(huán)境是幼兒成長的搖籃,是幼兒的需要。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裝飾,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手工勞動。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發(fā)展的需要,發(fā)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并通過幼兒的大腦和雙手,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使幼兒真正地參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來,讓幼兒真正成為環(huán)境的主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