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2 17:02:17
一、教育的新脈搏——師生對話
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有被壓迫的民族和人民,也有被壓迫的學生,教師常常不自覺地扮演了壓迫者的角色。[1]保羅·弗萊雷在《被壓迫者教育學》中提出當今社會問題的癥結在于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矛盾,被壓迫者被物化,社會秩序嚴重不公。這種矛盾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和人性化的“解放教育”的斗爭。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摒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即 “提問式”教育)[5],以喚醒人們對變化世界的批判意識,鼓勵人們不斷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進而把教師和學生從“馴化教育”中解放出來。教育要從源頭上解放學生的思想意識,就要實施“解放教育”,實現師生平等對話。
單向性文化推廣具有“侵入性”,雙向性文化交流則能促進人的意識的發(fā)展。師生平等對話,就是雙向性文化交流。[2]即在教育過程中,師生雙方在平等、寬容的氛圍下,采取積極主動的方式對待知識,積極成為知識的建構者,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參與各種教育互動。教師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尊重、鼓勵和支持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不再是裝知識的容器,作為平等的生命個體,成為師生相互學習交流的一方。在這種對話模式下,師生雙方主體性得到發(fā)揮,相互理解與溝通得以增進,不斷實現人性的自由與解放。
二、幼兒園師幼對話存在的問題
幼兒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其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更要求師幼間建立良性關系,走向師幼對話是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筆者在濟南市某幼兒園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實習觀察,并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分析總結了現階段我國幼兒園師幼對話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話語霸權現象嚴重
教師是點燃教育亮光的火苗,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育質量的好壞。筆者在實習中發(fā)現,幼兒園教師會定期接受培訓提高理論修養(yǎng)。對于師幼對話,教師們的理論理解比較全面,在實踐中工作中卻捉襟見肘,教師的話語霸權現象嚴重,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處處體現。
首先,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仍以教材內容為主,教師提問頻率遠遠大于幼兒提問頻率,對幼兒的提問也經常是選擇性忽視,按照預設步驟實施教學活動,如在科學活動《紙花開放》中,教師讓幼兒觀察紙花開放的順序,對個別幼兒的提問如“為什么要用這個形狀的花”、“為什么水里面花的顏色不一樣”等問題都選擇了忽略,關注點只停留在關于不同紙的吸水性不同的提問與回答上面,嚴重阻礙了幼兒的好奇心的滿足與想象力的發(fā)展[3];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偏重于幼兒對知識的掌握,雖然開始重視幼兒通過親身實踐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直觀體驗,但對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調動不夠,不利于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其次,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教師常常把傳統的常規(guī)教育等同于大量的紀律約束,比如“吃飯時候不能說話”、“睡覺時候必須全部閉上眼睛”、“上廁所時要排隊一個接著一個去”等,這些限制性的話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建立了良好的生活秩序,但也一步步磨掉了著幼兒天生的靈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后,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從游戲內容的選擇到游戲材料的投放,教師占據了大部分主導權,尤其在區(qū)域活動中,有時幼兒選擇去美工區(qū)或者相對吵鬧的表演區(qū),就會受到老師的阻止“今天只能去娃娃家和建構區(qū),明天才能去表演區(qū)”,幼兒的主體性受到削減[4]。
2.幼兒個性被忽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規(guī)定要“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幼兒的氣質類型、性格各不相同,與教師的相處模式因人而異。有的幼兒個性活潑,與教師的溝通互動多,師幼對話質量相對較高;有的幼兒則比較安靜,喜歡自己一個人看書、玩耍,對于教師的提問、互動多采取不回應的方式,教師也因此忽視了對這部分孩子的關注,沒有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與幼兒進行深入情感交流,師幼對話質量較差,這是幼兒園師幼對話存在的另一問題。
三、提高幼兒園師幼對話質量的策略
1.重視活動內容的經驗性和問題性
活動內容的經驗性和問題性是形成良好師幼對話的基礎,加強引導是師幼對話的關鍵。在幼兒的生活中,有很多活生生的案例,非常具有教育價值。這些案例,都可以成為師幼對話的素材。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要首先考慮幼兒的經驗性,選擇幼兒熟悉且感興趣的內容,由淺入深、設置問題,引導幼兒理解活動內容。同時這些內容還要有一定的問題性,使幼兒能夠在活動中主動探索、提出問題,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要加以重視并及時解答,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師幼雙方積極互動,共同建構知識經驗。
2.建立平等的師幼關系
建立平等的師幼關系是形成師幼對話的前提,其關鍵在于教師的主導和引領作用,要進一步加強對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引導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幼兒觀,形成教師的專業(yè)理念和專業(yè)實踐行為。教師要在正確認識自己的主導地位基礎上,尊重、支持和鼓勵幼兒主體性的發(fā)揮,營造民主、平等、有愛的幼兒園環(huán)境,只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幼兒才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敢于大膽探索,實現師生平等對話。
3.尊重幼兒個別差異,建立親密師幼關系
尊重幼兒個別差異是師幼對話的重要內容,絕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教師首先要理解幼兒的“獨特性”,對班級里面的“不合群的孩子”更加關注,可以借鑒家庭中的親子互動經驗,嘗試著把自己看作孩子的“替代父母”,始終如一的關愛孩子,通過動作和語言親近幼兒,教師的每一個關切的眼神、每一句溫柔的話語,對幼兒都是無盡的溫暖與關懷。漸漸的,這些“不合群的孩子”便會打開心扉,理想的師幼關系慢慢形成,師幼對話有了愛的滋養(yǎng),慢慢生根發(fā)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