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7 07:57:17
。2)父母盡可能的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在滿足留守兒童物質需求上,更加注重“精神撫養(yǎng)”。父母通過電話等方式跟孩子保持聯(lián)系,適量的閱讀、玩耍等將有助于改善留守兒童的“煩亂度”和“迷茫度”,提升留守兒童的心理指標。[3]父母要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加對孩子學習的重視。
2.農村留守兒童學習自然科學以學校加強關注自然科學教學為重心,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有效地學習工具,配備專業(yè)的教師。
。1)學校改革績效考核制度,老師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把自然科學作為老師教學質量綜合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增強老師對自然科學的重視度,并建立合理的獎罰制度。通過實驗操作理性思考,提高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探索自然科學的奧秘。
(2)老師做留守兒童與父母間溝通的橋梁。老師應多找留守兒童交談,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學校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和臨時監(jiān)護人的聯(lián)系,及時有效地了解“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tài),而且也應有意識地在學校、社會和臨時監(jiān)護人間形成共識。[4]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并培養(yǎng)留守兒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對自然科學由厭學到樂學的轉變。
3.農村留守兒童學習自然科學以政府積極協(xié)調教育資源為重點,提供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的支持和保障。
政府對教育資源的配置起著重要作用,應著力解決農村教育問題,遏制“馬太效應”的進一步惡化。農村留守兒童是受教育者中的弱勢群體,保障他們受教育權利是實現教育公平的根本所在[5]:
(1)政府要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大力扶持農村廣大貧困落后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財政投入,促進小城鎮(zhèn)投資環(huán)境的改善,確保農村富余勞動力在附近地區(qū)就業(yè)率不斷提高。[6]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根源問題的關鍵。
。2)政府要加大人才的引進,合理調配教師資源。在政策方面鼓勵、支持、引導青年教師走向農村學校;完善保護留守兒童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留守兒童學習自然科學的權利;聘用志愿者入戶幫扶,鼓勵、輔導留守兒童學習自然科學。
(3)重點投資建設農村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凱西模型認為,辦學條件的好壞對學生的行為和成就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7]因此,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學校的建設投入,積極推進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使城鄉(xiāng)平等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服務,適當時可向農村學校傾斜,完善農村學校基礎設施,添置實驗室、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創(chuàng)造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和開闊視野的條件,從而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自然科學的良好環(huán)境。
四、結語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比重較大,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自然科學教育問題意義重大。建立以家庭重視自然科學教育為起點,以學校加強關注自然科學教學為重心,政府積極協(xié)調教育資源為重點,努力構建家庭、學校和政府三者相結合的農村留守兒童自然科學教育網絡。充分發(fā)揮并協(xié)調家庭、學校和政府的力量,共同關注并切實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自然科學教育問題,從而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