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16:41:29
對于親子互動的模式和以劃分出三個類型,“母親高反應-幼兒地反應型”、“母親高控制-幼兒服從型”、“低互動型”。通過研究不同的親子互動模式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影響也不同。
(四)提出假設及本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揭示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引發(fā)幼兒園對幼兒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重視和干預,提高教師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視。
提高家長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視。尋找在一定教育思想或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比較穩(wěn)定而有效的幼兒社會性教育的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即向幼兒教育的實踐提供女如何確定社會性教育的目標、內容,如何使教育目標轉化成教育行為,通過什么途徑及手段去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主要4-5歲幼兒(幼兒園中班)。結合教育實習選取30名4-5歲幼兒。
采用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進行研究。
對每一名幼兒和教師進行訪談;對家長和教師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對個別幼兒進行觀察。
三、 研究結果
。ㄒ唬┙處熞匾曈變旱纳鐣园l(fā)展
長期以來,我們更多進行的是認知教育,在幼兒能力培養(yǎng)、智力開發(fā)上投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如何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卻重視不夠。我們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
1、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成為幼兒學習的榜樣
從家庭到幼兒園是幼兒生活中第一次大轉折。幼兒離開自己的父母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難免有一種不安全感,不知這個新環(huán)境對自己意味著什么,不知自己該如何行事。如果教師能以父母般的愛心和態(tài)度對待他們,及時提供各種幫助,使他們很快習慣并喜歡上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那么,這次轉折就會給幼兒一個十分有益的經驗:“原來家庭之外的世界也是美好的!原來我有能力應付新局面!”這種自信將使幼兒勇敢地面對今后的各種挑戰(zhàn)。教師是幼兒心目中的權威,我們希望教育出來的孩子有禮貌,懂得尊重和關心他人,那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滿懷熱情和愛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每一位家長和身邊所有的人;如果我們想引起幼兒對社會生活的關注,自己就應對此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來。
2、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教育
教師所選的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教育時機,為他們提供獲得真情實感的機會和實際鍛煉的機會。例如:在“學雷鋒活動日”這一天,帶孩子到學雷鋒一條街上去走走看看,去體驗那種愛心,那種助人為樂的情感。
幼兒在認識四季美景時,在品嘗各種水果的香甜時,在欣賞民族歌舞時,在初步感受漢語豐富的表現(xiàn)力時,可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排隊練操時,在學習走過“獨木橋”時,可培養(yǎng)幼兒的組織紀律性和進行勇敢精神的教育。
3、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社會行為的學習是一個長時間的連續(xù)過程。只有教師和家長一致要求,共同培養(yǎng),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可通過“家長園地”向家長介紹一些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方法。使家長了解到用正確方法適時地強化幼兒的良好行為,有效地促進幼兒積極行為的鞏固。同時,也可通過“家長園地”溝通家園聯(lián)系,使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的內容得以在家庭活動中延伸。例如:“3?8”婦女節(jié),在幼兒園開展了一系列夸媽媽、愛媽媽活動,教師可通過“家長園地”,使家長了解幼兒的當日活動內容,并進行活動延伸:回家后讓幼兒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實際行動回報媽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