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6-08 14:19:30
成語解釋:
原指春秋時期秦國與晉國兩國家世代聯(lián)姻。后泛指兩性之間的聯(lián)姻或婚配關系。
成語出處:元 喬夢符《兩世姻緣》:“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成語繁體:秦晉之好
成語簡拼:QJZH
成語注音:ㄑ一ㄣˊ ㄐ一ㄣˋ ㄓ ㄏㄠ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秦晉之好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泛指兩家聯(lián)姻。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好,不能讀作“hào”。
成語辨形:秦,不能寫作“奏”。
近義詞:秦晉之緣、天作之合
反義詞:反目成仇
成語例子:主公仰慕將軍,欲求令愛為兒婦,永結秦晉之好。(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英語翻譯:a congratulatory expression on wedding
俄語翻譯:породниться
成語謎語:陜西山西結交情
成語故事:
我國在春秋時期,處于諸侯割據(jù)的狀態(tài)。共河上下,大江南北,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互相征伐,爭奪霸權,采取各種手段來維護各自的利益。他們彼此之間,時而聯(lián)合,時而對抗,甚至發(fā)生戰(zhàn)爭。
當時的秦國地處今天的陜西、甘肅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區(qū),晉國地處今天的山西南部,是兩個相鄰的強國。兩國既相爭奪,又相利用。在那個時期,兩個諸侯國或者兩個大家族通婚聯(lián)姻是表示友好聯(lián)合的一種重要方式,這種婚姻是帶有政治性質的。秦晉兩國的統(tǒng)治者之間,就出現(xiàn)過多次通婚聯(lián)姻的事情。后來,“秦晉之好”逐漸發(fā)展為成語。但僅指兩家結親,不一定包含什么政治內容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