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18-05-20 17:51:35
媒體評論
從鴕鳥背上長出來的小女孩 米子旌旗網(wǎng)上書城蒂皮的爸爸媽媽是長年工作在非洲的野生動物攝影師,非常熱愛自然。做他們的孩子相當有福氣,可以小小年紀就擁有酷非洲的神秘生活體驗,小作者蒂皮寫的這本名叫《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的故事,有一半多的篇幅是父母給女
體驗自然,探索世界,關(guān)愛生命——科普百科館>>法國小女孩蒂皮,1990年出生于非洲納米比亞。她從小跟拍攝野生動物的父母在叢林長大,與野象相親,同鴕鳥共舞,變色龍、牛蛙、豹子、獅子、狒狒……一個個給她帶來奇趣、歡樂、驚險、幻想,以至皮肉之苦,最終都成為她最好的朋友。
本書是小蒂皮10歲回到巴黎后所寫的她與非洲各種野生動物生活在一起的動人故事和親身感受,同時編入她父母——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現(xiàn)場拍下的130多幅極為難得的圖片,不僅可親可賞,而且能喚起人們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出版后立即在小讀者中風(fēng)行,并為大人們所喜愛,很快譯成德、日、英等文字流傳,成為全球暢銷書,有的譯本銷數(shù)逾百萬。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是一本很及時的書,在“人與自然”成為全球化的主題之后,我們有必要檢討一下在大自然的交往中,我們做了什么,又遺忘了些什么。
一個僅僅10歲的法國小女孩,用她童貞的眼光來打量這個世界?梢钥隙,沒有人在她與那些野生動物做朋友之前,告訴她不要去傷害那些動物。按照弗洛伊德博士的觀點,人類的童年期的動物性的,小蒂皮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動物,不離不棄地與野象、鴕鳥、變色龍、斑馬、牛蛙、豹子、獅子、狒狒……一起長大。她的朋友意識來自天性,就像她覺得自己也是野生的一樣。當她的父母用照相機拍攝下她與朋友相親相愛的鏡頭時,顯然也是把她當作了動物的一份子。
走進非洲,走進那些野生的動物,許多事情叫人無比驚訝,可偏偏又那么形象生動地顯現(xiàn)在你的眼前。長輩般和藹可親的大象,貓一樣溫柔的獅子,有著帝王般高貴氣質(zhì)的長頸鹿,頑皮的狒狒與加狐猴,敏感的羚羊……配在圖片下的話,幼稚純真唯美得叫人心碎,也更像是向我們這些大人發(fā)問,為什么我們的朋友,會被人們賦予了諸如“兇殘”的特性?盡管動物世界也有著復(fù)雜,動物也有著好斗的性格,但是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小蒂皮說,我們要與那些野生的動物交流,用我們的語言、行動、愛心去關(guān)懷關(guān)愛理解并尊敬他們。她不能容忍那些屠殺野生動物的荒唐途徑,對許多兇惡的捕殺者深惡痛絕:“我們?nèi)祟惍斨杏行┤撕軆磹,兇惡得一點道理也沒有,僅僅是從中取樂。這些人都是出自壞蛋堆里”。蒂皮深信動物是出自好人堆里的,而不會是出自壞人堆里。我們可以說小蒂皮是思想是簡單的,因為她只是一個孩子,可是當我們有聽到整個人類共識的聲音又這樣的一個發(fā)出,并那么清晰有力時,你是否也會因為小時候玩弄了一只煙子而羞愧難當呢?你是否也會想到,要把這樣的聲音傳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蒂皮的歷程并非一個浪漫故事,那130幅照片也不是給獵奇者的私欲物,當然更不是為了獲大獎而拍攝藝術(shù)作品,甚至把《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看做是給兒童的教育書籍也是過分的。要受教育又何只是兒童,殊不知,我們這些大人君子們更需要靈魂的洗滌。蒂皮說上帝會告訴她所以的疑問,她不相信成人的世界會教給她什么,或許太多的捕殺已叫她難以忍受。閱讀幾米的書畫使我感到情感的流離與莫測,閱讀蒂皮則使我對生命的真實與歸屬產(chǎn)生懷疑。什么時候,我們也可以像她一樣,也或許像人類的童年一樣,在一湛藍的天空下,與我們的動物朋友粗野而歡笑地奔跑。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來到中國
中華文化信息網(wǎng)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