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05 15:23:47
通過科學史的學習來了解形成科學成果的思維過程,有三點好處:可以學習如何科學地思維,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學習科學家百折不撓地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
。2)通過上課研究思維的過程
上課時,要有意識地研究老師或同學的思維過程,具體分析他們的思維方法。
聽完課以后,可以回味一下老師是怎么提出問題的,怎么分析問題的,又是怎么解決問題的,復習課時,老師的比較表是怎樣設計的,又是怎么把知識整理成有內在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的。
總之,認真學習老師在課堂上成功的啟發(fā)、引導和講解,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至于上課時同學回答問題,有的論證得頭頭是道,有的回答得非常簡捷,有的解題方法非常高明,有的反駁非常有力……面對這些科學思維的精彩之作,千萬不要輕易放過,要認真地回味一下,想想同學在思維過程中的高明之處在什么地方,從中學習思維科學。
。3)回憶自己的思維過程,從中尋找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每個學生每天都在思維著。例如上課思考問題、討論發(fā)言、課后復習、解題、作文、考試答卷、考前復習、做實驗等等。但一般學生只滿足于完成學習任務,至于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思維形式、規(guī)律和方法,往往很少顧及。
有的學生答題簡要、清楚、無懈可擊,老師表揚一下,給個好成績也就完了。如果自己不滿足這一點,再從思維的方法上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維過程,也許會意識到這次答題成功的原因在于采用了嚴密的歸納推理或演繹推理,或是運用了比較的思維方法,經過這樣認真地分析,使自己能夠更加自覺地運用邏輯知識。
。ㄎ澹┎粩嘭S富知識,提高所掌握知識的質量
知識和能力是互相促進的關系,豐富而深刻的知識,無疑會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澳大利亞有一位科學家說得好:“科學上成人思維程度的發(fā)展只能達到青時期所打基礎能夠支持的高度。”這里說的基礎,當然包括基礎知識在內。
但是也有這種情況,有的人知道的也不少,記憶力也不差,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卻很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頭腦中貯存的知識質量太差。所謂太差,一是不理解,二是不系統(tǒng)。因此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就無法“取用”,這必然會影響到思維能力的提高。
(六)要提高語言能力
當前值得重視的問題是不少中學生輕視語文,忽視語言能力的提高,聽說讀寫水平很低,這阻礙了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審題時看錯題目,閱讀和聽講效率低,解答問題時表達不清,實驗報告表達不準,不能確切表達自己的思想等等。因此,努力提高語言能力不可忽視。
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孩子們能夠正確認識客觀事物,使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去學習知識。
孩子才能準確地表達思想,把感性認識階段獲得的對于事物認識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并通過規(guī)范、嚴緊的語言表達出來。
孩子不再生活在家長的影子下,會自己拿主意,做選擇,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