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11 16:27:01
闡明觀點和依據(jù)
viewpoint and augument
娃必須在頭腦里形成一個基本完整的思路,并且找到適當?shù)恼Z言,才能清晰的講出來。這點對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能力要求都很高。
娃發(fā)現(xiàn):板栗不是果子,因為它沒有果汁。她原話是Chestnut is not a fruit because it has no juice. 雖說論據(jù)不一定正確,但是明確的表達觀點和依據(jù)還是很牛的。
海外工作過的華人常抱怨:看那幾個印度阿三,做事不咋地,一口咖喱味兒,加薪升值還比我們快。為啥?嘴巴會說!我有幾個出生印度優(yōu)渥家庭的同學(xué),做事也靠譜,而且那口才簡直不要太好。大部分中國人遇到這樣的職場對手,妥妥被秒殺。
這些工具更多的傾向于邏輯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有助于高階思維中的“評估”和“創(chuàng)造”。
日常應(yīng)用
平常聊天話題中,工具都用熟了,就可以引導(dǎo)孩子進入高階的思維,對一個具體的情景做分析評估。
有點像個迷你辯論會。
比如,周末出去吃飯。孩子說,要去某個西餐廳。
我們就讓她說出理由。
她會列出一些原因:食物好吃,旁邊的噴泉好看。
還有她沒說出來但是我們知道的,比如:餐廳領(lǐng)班會給小朋友發(fā)禮物,旁邊有玩碰碰車的地方(私心)。
我們都會故意說出反對意見,比如:前不久剛?cè)ミ^,不好停車。有時候故意把她的私心說出來,她也會承認。
她也會給我們提出解決方案,比如這次可以點上次不同的菜,可以早點出門便于停車。
整個就是一個簡單的分析評估的過程。
只要娃能講出來讓大家都信服的道理,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我們也都按照她的來。
習(xí)慣了這樣玩,遇到問題和意見不一,娃會主動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解決問題。
當然,給家長帶來的麻煩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法輕易糊弄娃了。。。(家長管理成本提高了嗚嗚。。。)
“寶貝,今天下雨了,媽媽只拿了傘,沒拿錢包,明天給你報名舞蹈課好吧?”
“你可以一只手拿雨傘,另外一只手拿錢包的呀。―rBing翻譯:拿傘就不拿錢包?你獨臂的?好虎爛的理由。
你在你的手機里做一個提醒就不會忘錢包了。” (具體解決方案)
口才這么好,腦子那么清晰,很不好對付的呢!
最后,有人會問,應(yīng)試教育下,老師不喜歡有挑戰(zhàn)性思維的孩子咋辦?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