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長教育心得 > 正文

李克強:教育走的太快,請等等落下的靈魂

來源:奧數(shù)網(wǎng) 2018-02-07 11:10:25

說兩句

  教育的問題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問題不是出在我們的術、不是出在我們學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術層面——我們的教育缺乏的是靈魂的東西!我可以說這么一句話,中國的教育技術層面已經(jīng)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

  我對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歸到教育的規(guī)律,慢慢地、靜靜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顯擺。一定會有我們想要的結果,那個時候我們的孩子不管是分數(shù)、才能,還是能力都很好,他們的靈魂也很豐滿。這才是教育新常態(tài)。

  古希臘有個哲學家叫西塞羅,他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xiàn)實”。學習或者教育對學生本身來說最核心的應該是為己的,不是為別人學的,不是為父母學的,而是為豐富自己學的,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又會彈鋼琴、又會跳舞,還會畫畫,學習成績還好。長大了,讀初中了也是什么都會,每次考試前幾名,考上重點高中,高考又成為狀元或者前幾名,考上國外或者國內(nèi)最好的大學。很多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幾年以后讀研究生,再讀博士。

  你看,父母親也榮耀了,感覺我的孩子很優(yōu)秀,不到45歲可能就是一個副處級干部了,不到50歲就是個正處級干部了。親戚朋友、同學、家人逢人便說我的孩子有出息。

  不到55歲他就進監(jiān)獄里去了,父母親這個時候還流著一行老淚,“我的孩子怎么會出現(xiàn)這個情況?!”自己的子女剛好長大成人,進去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F(xiàn)在它已經(jīng)成了普遍現(xiàn)象了,芮成鋼不就是嗎?

  這樣的教育、這樣的結果是我們要的嗎?當年我們追求分數(shù)、琴棋書畫、那么多才干,最后走向芮成鋼這個道路,那我們就要思考了,教育的問題出在哪里?

  教育的核心問題不是出在我們的術、不是出在我們學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術層面,原來我們的教育缺乏靈魂的東西。我可以說這么一句話,中國的教育技術層面已經(jīng)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

  1.教育非他,乃心靈的轉(zhuǎn)向:引導孩子轉(zhuǎn)向愛、善、智慧

  那么我們現(xiàn)在能不能不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教育,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是不是靈魂出了問題。柏拉圖說過一句話“教育非他,乃心靈的轉(zhuǎn)向”,那么我請問轉(zhuǎn)向哪?往哪轉(zhuǎn)?引導孩子轉(zhuǎn)向分數(shù)、轉(zhuǎn)向才能、轉(zhuǎn)向才干、轉(zhuǎn)向本事?都不是。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寫了一本書《教育就是解放心靈》。解放心靈,按柏拉圖的語境來說心靈究竟應該轉(zhuǎn)向哪里?我研究的結果是轉(zhuǎn)向愛、轉(zhuǎn)向善、轉(zhuǎn)向智慧。

  你學過哲學,在西方哲學里面“愛智慧”就是哲學,那我加一個善,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有愛、善、智慧這三樣東西,你說這個人今后差一點技術、差一點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而恰恰這個東西是我們?nèi)澜绲钠者m價值,但是現(xiàn)在很多人都忘了。

  2.教育就像養(yǎng)花一樣,一邊養(yǎng)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

  人生就應該是一個“慢”的藝術,教育亦如此。我的一位學生的女兒,當年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帶到我家里來看望我。她說:“老師,你看我的孩子不愛吃飯,瘦小,黃毛丫頭,怎么辦啊老師?”

  我說:“你這孩子多少歲?”“10歲。”我說“才10歲你著什么急啊。”“她學習成績也不行,吃飯也不行,比同齡人都要矮一頭,怎么得了。”我說:“你形象不錯,自己的孩子會差多少呢,你不要著急,太在乎這個東西沒用,養(yǎng)人要慢慢來,你著急她也不會長,拔苗敢拔嗎?”

  2014年,高考結束以后,志愿都填報完了,錄取通知書來了,她帶著一個亭亭玉立,長得很漂亮的女孩子來,說:“叫師爺爺。這就是當年那個黃毛丫頭。”我說:“你看你當年是不是很著急?孩子幾年工夫,長得比你還高,比你還漂亮,這次還考了一個好大學。”她說:“當時我真的著急,現(xiàn)在還是覺得很自豪的。”

  我從這個例子當中深刻地體會到教育就是“慢”的藝術,什么叫教育?教育就像養(yǎng)花一樣,一邊養(yǎng)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我把這句話送給你們兩個,子女就要這樣養(yǎng),要慢,不要著急。上帝讓他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就一定要給予他存在的價值體現(xiàn),你記得我這句話,黑格爾說“存在即價值”。

  3.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個學生成才的途徑和方式?jīng)]有確定的指向

  現(xiàn)在的某些學校說“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都是這樣的無聊、矯情的語言,以為這樣就能把教育做好了?

  不要今天看到我們校園門口上寫著“熱烈祝賀某某成為文(理)科狀元,考上清華、北大”,就以為這樣的孩子將來一定會成功。我剛才說了,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說一個孩子為什么有價值?因為他有可能性,他有無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結論是:第一,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式方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每一個學生成才的途徑和方式?jīng)]有確定指向。

  不要以為你的孩子現(xiàn)在喜歡畫畫、喜歡彈鋼琴,他今后就一定是個藝術家,可能他今后從事的工作和這個一點關系都沒有,他有無限可能性。看一個孩子成績不行就開始下結論,說這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將來沒有出息,哪有這樣的教育呢?

  我們現(xiàn)在好多名校干什么事,名校選孩子讀書,因為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有限,選擇名校的人就多,于是名校就有資格來進行篩選,從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說是對的,但是從做教育的角度來說又是錯的,選擇人的教育叫“偽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還要考試入學,兩科語數(shù),小學低于198分,沒有特長,一律不能錄取。我所在的學校收的是幾十分、120左右的孩子,我們還是要把他們教出來的。

  4.教育的新常態(tài)就是要摒棄浮躁、功利,回歸到教育規(guī)律

  為什么習總書記說要潛心育人?潛心是一種境界,現(xiàn)在有幾個人可以潛下心來做事?我們好多時候都把學生當作了手段,而不把學生當作我們的目的。你看,為什么當作手段了?使勁培養(yǎng),培養(yǎng)好了以后我得高額獎金,這是他獲得獎金的手段、獲得名譽的手段,于是難免浮躁。

  現(xiàn)在有很多家長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手段,學這樣、學那樣、考狀元、讀名校都是臉面的問題,就是當成一種手段。一旦用孩子的成長來滿足我們成年人的某種欲望或者需求的時候,我們的教育一定出問題。

  我說一個簡單的教育規(guī)律,看看我們現(xiàn)在有多少人不知道,F(xiàn)在初中老師布置作業(yè),孩子11、12點基本上做不完,高三就更不說了。十三四歲、十五六歲的孩子,他的成長規(guī)律是怎么樣的?這些孩子在深夜11點到3點之間,尤其是1點到3點之間,腦垂體分泌兩種很重要的激素,一種叫性激素,一種叫生長激素。有光照、有壓力它不會分泌。

  所以,孩子如果睡眠不好、壓力大,他長得就不好,這就是規(guī)律。如果老師懂了這個規(guī)律,那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就一個要求,最遲10點半孩子必須入睡。因為孩子入睡兩個小時以后才可能進入深睡狀態(tài)。你看我們現(xiàn)在遵循這些規(guī)律了嗎?不管,使勁學,為了分數(shù)、為了技能、為了才干。

  所以我對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歸到教育的規(guī)律,慢慢地、靜靜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顯擺。一定會有我們想要的結果,那個時候我們的孩子不管是分數(shù)、才能,還是能力都很好,他們的靈魂也很豐滿。這才是教育新常態(tài)。

  5.教育必須基于三個原則:中庸、可能和適當

  教育怎么做呢?這個問題也是教育的哲學思辨。沒有分數(shù)(檢驗)的教育是不成立的,只談分數(shù)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這就是哲學。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哲學家是怎么看待教育的,最經(jīng)典的亞里士多德的原話“教育必須基于三個原則,中庸、可能和適當”。

  中庸,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總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為上。我個人認為中庸才是人生、乃至做教育的最好的哲學,就是說我們做教育不要太過頭了,也不要不夠,就這么簡單。什么叫過頭?現(xiàn)在我們就做過頭了,在技術層面上不斷地改,改得我們老師都不知道怎么上課了,領導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學校教育成了這樣子就是過了頭,忘記了還有教育規(guī)律,還有教育自身內(nèi)在的東西。

  第二個,“可能”是指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未來具有一切可能性,現(xiàn)在他所學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數(shù),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會做什么。但是他現(xiàn)在又必須要分數(shù),所以他又必須要勤奮學習。我個人認為這些都不能丟,這樣才能夠確保未來的可能性存在。

  所以這里面有個適當,“適當”實際上是我們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規(guī)律,要適合孩子。不要看到鄰居家的孩子琴棋書畫什么都學,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學。你是博士,說博士的兒子就要比別人學得多一些,這樣思考問題就錯了,不適合他的學了沒用,一定要學這個孩子內(nèi)心喜歡的東西。

  6.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nèi)心的豐富

  我們的教育還是應該回到像孔子說的,孟子說的,包括蒙田說的,“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nèi)心的豐富。”古希臘有個哲學家叫西塞羅,他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xiàn)實”。

  你看我們現(xiàn)在做教育都是為了適應外界,很多同學因為要去適應社會,結果就把社會最亂的東西學會了,我們學校教的主流價值全部忘了,所以就是必須要豐富內(nèi)心。

  簡單的說,學習或者教育對學生本身來說最核心的應該是為己的,不是為別人學的,不是為父母學的,而是為豐富自己學的,這才是真正的教育。他通過自己學到的東西再來回饋社會,這是我們的一個附屬產(chǎn)品。他為自己學的一個附屬產(chǎn)品、客觀產(chǎn)品就是他一定是為這個社會做好,他自己如果都不豐富怎么能夠為社會好,他是破壞社會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