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1-31 16:29:56
幼教網整理了2018西師大版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內容:
	
	  西師版數(shù)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62 ~ 64頁例1 、 例2及相應的課堂活動和練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討論和交流,經歷探索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認識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在主動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討論和交流,經歷探索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并熟練掌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能重復使用的口算卡片、實物投影儀、小棒、給學生的小禮品等 。學生每人準備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建議:可以預設幾個情景來進行導入。如
	
	  復習舊知導入法、開門見山,直接引入法等。
	
	  復習舊知法導入
	
	  1、口算大比拼: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卡片出示)
	
	  2、填一填。(課件出示)
	
	 。1)1個十和5個一是()。
	
	 。2)19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3)17 = 10 + ( ) 13 = ( ) + 10 12 = 10 + ( )
	
	  訂正第(3)小題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感知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
	
	  開門見山,直接引入
	
	 。ㄒ粓D四式雖然學過,十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是新知識,所以為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學會,在這里仍采用老師引導。)
	
	  師:(出示卡片13)這是多少?
	
	  師:請你迅速在桌上擺出13根小棒,能讓老師一眼看出是13根。
	
	  師:看著你自己擺的小棒圖,說一說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小組討論,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10+3。
	
	  師:等于多少?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指導學生看圖列出兩道減法算式。
	
	  板書:13-3= 13-10=X k B 1 . c o m
	
	  師:怎樣算?
	
	  二、探求新知
	
	  1.教師:看來孩子們對前面的知識學得不錯。下面這道題有點難度,你們敢不敢來挑戰(zhàn)?
	
	  教師板書:13+2。
	
	  這個算式怎么算呢?請同學們先拿出13根小棒擺在桌子上,再拿出2根小棒擺在桌子上(教師多媒體課件展示),那合起來是多少根呢?
	
	  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互相說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教學中讓學生同桌間互相說一下的做法比較容易開展,而且時間效益高。
	
	  抽學生上講臺交流算法,學生可能有以下算法
	
	  學生曱:13+2=15,因為13再往后數(shù)兩個數(shù),就是15。
	
	  教師:對,我們在計算加法時,可以用這種接著往下數(shù)的方法來計算。
	
	  學生乙:我是用擺小棒來得到答案的,左邊先擺13根,右邊再擺2根,合起來就是15根小棒。
	
	  教師:下面的同學有沒有問題想問?
	
	  若學生不能提問,則教師問:你怎么知道合起來就是15根小棒的?
	
	  引導學生說出:我把兩部分小棒合起來就是1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15根小棒。X k B 1 . c o m
	
	  【設計意圖】讓學生“問問題”,是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這也是新課標中的一個重要的、新的要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