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1-31 16:28:13
	
	
	  (5)擺20
	
	  師: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樣擺就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請小朋友們與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擺一擺。 請小組同學說說擺的結果。
	
	  師小結:對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我們要把這一根放在9根那一堆里,這樣單根的又滿了10根又可以捆成一捆了,現(xiàn)在有兩捆小棒,是2個十,2個十就是20。(板書:2個十是20全班齊讀。)
	
	 。6)課間活動
	
	  唱拍手歌,讓學生拿小棒11-20,邊拿邊說:
	
	  一個十,一個一,合起來是十一
	
	  一個十,二個一,合起來是十二
	
	  一個十,三個一,合起來是十三
	
	  一個十,四個一,合起來是十四
	
	  一個十,五個一,合起來是十五
	
	  一個十,六個一,合起來是十六
	
	  一個十,七個一,合起來是十七
	
	  一個十,八個一,合起來是十八
	
	  一個十,九個一,合起來是十九
	
	  兩個十,合起來是二十。
	
	 。ㄐ“粢怖哿俗屗谝贿呄刃菹⑿菹。)
	
	  3、借助計數(shù)器認數(shù)、寫數(shù)。
	
	  師:認識數(shù),我們還可以請一位朋友幫忙,它的名字就叫計數(shù)器(出示實物教具)。
	
	 。1)師介紹計數(shù)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2)生找一找計數(shù)器上的個位和十位,并說一說。
	
	  (3)談話:認識了計數(shù)器,我們現(xiàn)在一起看看該怎么用計數(shù)器。
	
	  (4)聯(lián)系小棒圖向學生講解撥珠的方法,帶著學生一起撥11,問:11是幾個十幾個一,生答略。
	
	  師:一個十應該在哪位上撥幾顆珠子,一個一又在哪位上撥幾顆珠子。
	
	  通過師的啟發(fā)誘導,讓學生認識到十位上的1顆珠子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1顆珠子表示1個一。
	
	  (5)對著計數(shù)器寫11,進一步加深學生對11的認識。
	
	 。6)看圖寫數(shù)后,提問:十位上和個位上的1一樣大嗎?
	
	 。7)學生討論并交流。
	
	 。8)老師補充:數(shù)字寫在不同位置意義不同,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1表示1個一。
	
	 。9)試撥“15”。
	
	  電腦出示15根小棒(1捆添上5根),讓學生試撥。展示一學生所撥計數(shù)器,并讓他說撥法,然后全班同學互相幫忙,訂正撥法。并在練習紙上寫出“15”。
	
	  (10)電腦出示19根小棒(1捆添上9根),讓學生撥出“19”,比比誰又對又快,并在練習紙上寫出“19”。 反饋時,拿兩、三個學生練習紙展示講評。
	
	 。11)教學“20”的認識。(電腦演示)
	
	  ①師:“19再添上1個一,是幾?20有幾個十,在計數(shù)器上怎樣撥。”
	
	 、诜答仌r,引導學生說說為什么要在十位上撥兩顆珠子。個位上為什么一個珠子也不撥?
	
	 、圩寣W生寫20,講評時,強調個位上1個也沒有,用0占位。如果個位上不寫0,我們寫出來的數(shù)是什么?注意2、12和20的區(qū)別。
	
	  (12)教學例3,邊讀邊寫。
	
	  教師指導書寫,學生獨立完成“邊讀邊寫”。(師巡視,指導書寫有困難的學生)
	
	  三、有趣練習,鞏固新知(電腦出示)
	
	  1、游戲:我數(shù)數(shù),你撥珠,從5數(shù)到20
	
	  2、搶答題。(電腦出示)
	
	  (1)16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2)從右邊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3)19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4)( )個十和( )個一合起來是14。
	
	  (5)20里面有( )個十。
	
	 。6)十位上是1,個位上是2,這個數(shù)是( )。
	
	  3、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
	
	  找出數(shù)學書的第10,11,12,14,16,17,19,20頁。
	
	  4、拓展——打電話。電腦出示P67頁第5題。
	
	  四、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11-20這些數(shù),在我們的書上有,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還有哪些地方有這些數(shù)呢?請小朋友們課后做個有心人,注意觀察和思考,這樣我們就會越來越聰明。
	
	  五、板書設計
	
	  認識11——20各數(shù)
	
	  10個一是10,1個十是10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
	
	  個位上的1表示1個一。
	
	  2個十是20。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