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7-12-21 10:40:37
幼教網(wǎng)整理了2018魯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池》說課稿,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說教材
《小池》是七言絕句,作者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在這首詩里, 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涓涓細流,濃密樹陰,清澈的水面,初 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這些景物的描寫,形象地勾畫了一幅初夏 荷花池的風景畫。
特別是“惜,愛,露,立”幾個動詞的巧妙運用, 使這優(yōu)美,寧靜的畫面充滿了生機,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由衷的熱 愛。
說學生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處于6-7 歲之間,活潑好動,求知欲旺盛。并 且在朗讀方面需要很好地訓練。所以必須鞏固學生的積累知識情況, 并有效地進行朗讀指導訓練。
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三維理念,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認識“池 惜 陰 晴 柔 露”6 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 理解詩的內容,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 情趣。
說重點
以朗讀和背誦作為基本訓練形式,讓學生通過反復吟誦來逐步理 解詩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麗可愛,接受美的熏陶。
說難點
指導學生透過字面意思挖掘詩句背后的意蘊,感受到古詩文字和 2 意境的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說教法
1、朗誦法
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為他們創(chuàng)造主動感知、積極思考、體味成功 的機會。在引導學生品詞讀句時,讓學生充分讀書,邊讀邊感知作者 的情感,邊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圖景,邊讀邊品味語言文字的滋味, 邊讀邊體會作者的情感。使課堂里書聲瑯瑯,議論紛紛。運用圖 片,音樂,動畫等美學手段,使整個課堂里洋溢著美育氣氛,使學生 在接受語文教學時同時受到美育的熏陶。
2、電教法
思維科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
人們在接受信息時,無論如何強 調調動所有感官的必要性都不為過。這節(jié)課,教師打通了學生接受信 息的多條渠道。運用電教法,抓住了學生獲得信息的主渠道--視覺。 通過邊看邊讀、邊聽邊考察,使信息更加便捷地進入到學生的大腦;
另外,還通過教師的語言與優(yōu)美的樂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傳入渠 道更加多元。當信息通過多種渠道立體地進入到學生的大腦時,你還 擔心美麗的鄉(xiāng)村美景不在學生的腦海中嗎?
說學法
1、感情朗誦法
這首詩極富藝術力。情溢言表,在流暢,動人的景物描寫中寄予 情思,而這種情思,正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但這種情,詩中并沒 有直露地抒發(fā),全部寄于字里行間,那么,要抓住這種情,只有讀, 通過學生感情朗讀,讓他們在自己的朗讀中去領會,會勝過老師重三 疊四地講解,同時還起到了訓練朗讀能力的作用。
2、想象意境法
這首古詩短小精悍卻意境深遠。詩中有代表性的幾種事物著力 描繪了夏初小池的美麗可愛。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意境美,就要讓學 生通過看圖朗誦、聽音樂朗誦等多種形式反復體會詩歌的語言和意 境,要邊讀邊想象,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話描述自己感 受到的內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真正領略到古詩文的語言美、意 境美,讀出贊美、愉快的感情。
3、小組合作法
聯(lián)合國文教組織指出:未來的文盲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 人。我們應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不用老師教的情況下 能夠做到自主學習,這很重要,關系到學生一生的發(fā)展。所以,在教 學中,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孩子們在小組內合作學習,自主 識字,初探詩意。
總之,在一年級古詩教學中,我們主要應該抓住朗讀這個關鍵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師生共同感悟語言,品詞析句,并做好課外延 伸訓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