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7-11-15 15:49:12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平時去參加一個聚會,在聊天吃飯的過程中,大家肯定希望別人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坐在角落里面,被大家所忽視。
大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更何況是孩子呢?孩子出生后對一切都一無所知,所能夠依靠的就只有爸爸媽媽了,因此他們會希望爸爸媽媽能夠時刻關注著自己。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媽媽和家人的關注,不過孩子需要關注的度可能不一樣,有時候爸爸媽媽會覺得處理起來很困難。那么,爸爸媽媽要如何面對這些尋求注意型人格的孩子呢?接下來告訴大家一些方法,這些方法能夠幫助你滿足尋求注意型人格孩子的需求。
根據(jù)他的行為舉止找到需求點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在尋找你,同時希望你能夠關注到他的時候,不管符不符合邏輯,都是有原因的。有時候可能是因為你一直在忙于工作,很久沒有和他玩了,有時候是由于孩子在嫉妒他的兄弟姐妹。
你可能會覺得很神奇,如果寶寶認為自己沒有充分得到你的注意,孩子會想各種辦法,希望你能夠多多關注他。
總結尋求關注的模式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摸索出一套固定模式來獲得你關注。不管是在你正打電話的時候,還是你正在給其他孩子喂飯洗澡的時候,或者是孩子不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這些都是在讓你關注他們。一旦你發(fā)現(xiàn)后并順著他們的意思,孩子就會乖乖地,不會去打擾你,也不會發(fā)脾氣了。
考慮到孩子的年齡
有的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非常納悶,“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動作?”當寶寶用力拉你,在你說話的時候突然打斷你,或者突然發(fā)脾氣,這些看似不乖的行為都是孩子想要得到你的關注。
告訴寶寶你看見了什么
不管正常與否,這時候你都不需要太刻意來指正孩子的行為。怎么處理那些四歲的孩子插話的行為呢?
你可以跟孩子說,人們在聊天的時候是不能插嘴的,在和別人結束聊天的時候,你有什么話才能夠說。如果是年紀大一些的孩子,在事情平息后,可以和孩子好好進行一番談話,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不要用消極的方式
要記住,不管是采用哪種方式來關注孩子,都不要使用消極的方式,比如,過分指責他的行為,直接沖著孩子大喊大叫。如果孩子沒有做出危險指數(shù)高的行為,你就可以簡單的忽視他。如果你想說出來,要心平氣和地孩子說,一定要冷靜。
忽略那些負罪感
一些媽媽在談到孩子時就會覺得有負罪心理,比如說在生產完以后就忙著工作,沒有在孩子身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實際上,孩子很容易察覺到負罪心理,如果孩子在你負罪感的基礎上跟你鬧的時候,你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知道他戳到了你的痛處。
孩子在小的時候最渴望的就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注了,所以爸爸媽媽平時不妨多多關注孩子哦~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