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佚名 2017-09-26 20:18:42
	  幼教網(wǎng)整理了幼兒園案例分析與反思《幼兒“多種”問題行為觀察分析與應(yīng)對策略研究》,希望對幼兒教育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案例一:餐前,老師正在介紹餐點,趙浩然一邊聽一邊不自覺用小手卷桌布玩,楊竣然看到了,也學(xué)著趙浩然的樣子卷桌布,卷著卷著兩人便起了爭執(zhí),楊竣然一下子就緊緊的抓住趙浩然的手臂,邊拉邊喊:“你不能用手卷桌布!我不準你這樣!”趙浩然試圖使勁掙脫,無奈楊竣然緊抓著他的手不放開,甚至趴到了桌子上,直到老師走過來制止他的行為。
	
	  案例二:喝水時間到了,小朋友們排好隊依次取水喝,楊竣然趁著老師不注意,溜到走廊,眼睛望著操場,不知道在想什么。當老師叫到他的名字的時候,他才趕緊走進教室,拿杯子取水喝。
	
	  案例三:上課時,老師組織小朋友們討論,旁邊的小朋友相互交流老師提出的問題,可楊竣然似乎絲毫不感興趣,先是用頭跟左右兩邊小朋友的頭碰著玩,然后又抱著左右兩邊小朋友的小腿,哪怕小朋友放棄與他討論,不再理會他,他也沒有停止自己的行為,臉上還帶著得意的笑容,直到老師制止他。
	
	  行為表述:
	
	  與同伴爭搶玩具、擅自離開教室、打人、大哭、采用發(fā)脾氣來宣泄自己的情緒。
	
	  行為觀察:
	
	  1.行為經(jīng)常發(fā)生的時間段?
	
	  一天的任何時候
	
	  集中發(fā)生于區(qū)角活動時間、飲水盥洗、戶外活動時間
	
	  2.行為經(jīng)常發(fā)生的地點?
	
	  教室、操場、睡房等
	
	  3.可能引發(fā)行為的原因?(行為前的事件情景)
	
	 。1)爭搶玩具
	
	  其他小朋友有他想要的東西
	
	  他無法完成某項活動
	
	  被同伴拒絕合作游戲的請求
	
	  (2)擅自離開教室
	
	  他不想?yún)⑴c集體活動
	
	  操場上或走廊上有聲音,讓他產(chǎn)生興趣
	
	 。3)打人
	
	  其他小朋友有他想要的東西
	
	  其他小朋友搶走了他的東西
	
	  小朋友拒絕了他的某項要求或阻止了他的某種行為
	
	  他和其他小朋友發(fā)生了爭吵
	
	  他受到了某種莫名的挑釁
	
	 。4)大哭、發(fā)脾氣
	
	  受到了刺激:如摔倒了弄疼了自己
	
	  和另一個小朋友有肢體沖突
	
	  教師拒絕了他某項不合理的要求
	
	  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別的小朋友不和他一起玩或不聽他指揮
	
	  4.誰是受害者?
	
	  任何小朋友都有可能
	
	  一名小朋友或者某些特定的小朋友(如曾璽屹、張涵妍)
	
	  膽小的小朋友(如何東澤)
	
	  堅持自己意見的小朋友
	
	  5.行為后的表現(xiàn)?
	
	  (1)爭搶玩具
	
	  通過語言告訴其他幼兒所有的玩具是屬于他的,不能分享
	
	  打想要這些東西或拿這些東西的幼兒
	
	  請求老師幫助
	
	  把玩具搬到一個封閉、不受打擾的地方
	
	  告訴其他幼兒他要自己玩,不愿意合作玩
	
	  (2)擅自離開教室
	
	  不甘心的回到教室
	
	  趁老師不注意又試圖溜出去
	
	  當老師要求他回到教室時,他會笑
	
	  當老師試圖抓他回去時,他會故意讓老師追他,感覺會變成追逐的游戲
	
	 。3)打人
	
	  打人后承認打人,但會望著老師,不斷地強調(diào)說其他小朋友也動手了,當小朋友委屈的反駁時,他會一直堅持重復(fù)。
	
	  打人后。否認打人
	
	  當被打的孩子哭時,他會看看被打的孩子然后跑開
	
	  打完人后站到旁邊
	
	  打完人后高興的笑
	
	 。4)大哭、發(fā)脾氣
	
	  環(huán)顧四周,看是否有教師在看他
	
	  當教師在旁邊時,他哭鬧、發(fā)脾氣更厲害
	
	  她試圖傷別人(如打、踢、抓別人)
	
	  6.其它(與家長的交流情況記錄)
	
	  (1)若孩子犯了錯(如打小朋友),和外婆交流他的情況時,外婆會點頭表示知道了。再次和外婆反映情況時,外婆會批評幾句,告訴他這樣的行為外婆不喜歡。
	
	  (2)媽媽的批評方式以打或者是犯錯后就不滿足他的某個要求為主,媽媽表示無奈,媽媽會說外婆比較慣著他。
	
	  (3)當他不聽外公的話時,外公會采取嚇一嚇他會直接很兇的批評。
	
	  行為原因分析:
	
	  爭搶玩具:第一,幼兒的年齡特點。自我出發(fā),即以自我為中心去認識他所接觸的外界事物。他認為這是我要玩的,這就是我的,我想拿就拿,不給別人玩。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