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媽董讀書會 作者:@佚名 2017-08-23 11:24:58
2.家長的心理暗示
有的家長很喜歡把自己孩子跟別人家孩子作對比:“人家又考了第一名,而你.....”這就無形中給孩子暗示:“只有別人強,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
還有些家長總把”輸贏觀“帶給孩子,只要孩子表現(xiàn)稍好,就豎起大拇指:“兒子真棒!太聰明了!”結果,一味的夸贊讓孩子沉浸于“我最棒”的思想中,無法接受失敗帶來的心里反差。
3.過度溺愛或完全忽略的教養(yǎng)方式阻礙了孩子“抗挫力”的發(fā)展
父母或養(yǎng)育者過分溺愛孩子,太快地幫助孩子,急于為孩子掃除“障礙”,使得孩子沒有面對挫折的機會,抗挫力得不到鍛煉,同時父母日常行為中又較為看中輸贏結果的,也是造成孩子輸不起的重要原因。
如何讓孩子正視輸贏?
1.爸媽改變心態(tài)
當孩子遇到失敗時,有的父母會告訴孩子要堅強、要勇敢,卻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情緒。
小朋友的挫折和失敗,從已經(jīng)有幾十年生命經(jīng)驗的大人眼光看來的確微不足道。但在這些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失敗對小孩而言是“滅頂之災”,尤其六、七歲的孩子仍在唯我獨尊階段,他們會把“失敗”和“我不好”連結在一起。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在乎你能取得怎樣的名次,你只要努力過,盡力了就行。“當然,這樣的表達一定要是發(fā)自內心的,真正去欣賞孩子做出的努力。否則,你明明很在乎結果,卻說不在乎,孩子一定會靈敏地感覺到你的真實想法,而這時,無論你怎么寬慰孩子”媽媽不在乎,你也不要在意“,那都是無效的。
2.陪伴度過情緒騷動
孩子在一場比賽失敗后,很容易產生情緒波動,情緒失控的小孩都正處在情緒騷動的階段。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因為所能使用的語言還不足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因此更容易有這樣的騷動。
面對大哭大鬧的孩子,此時此刻,爸媽說什么都聽不進去,爸媽此刻若也用吼的回應,只會造成更糟糕的反效果。
這時父母應該在孩子看得到的范圍內,“微笑,或至少是不生氣”的陪伴和等待,你可以告訴孩子:你的表現(xiàn)非常棒,你可以和那么優(yōu)秀的小伙伴一起比賽,說明你也很出色啊,失敗并不可怕,只要你努力了,真正的享受了這場比賽,并學到了東西,這就是最重要的。
若是比較小的小孩,爸媽可以緊緊抱住他,讓他安靜下來。等到孩子靜下來后,該堅持的原則不能棄守,比方說要孩子打翻了棋盤,就要他去跟對方道歉、把棋和棋盤收好等。
不需要急著和他談剛剛發(fā)生的事情,只需讓他知道你一直在身邊,而且透過這種方式,也不能改變爸媽的心意。
3.陪孩子從輸贏中學習
不要嘗試在孩子情緒糟糕的時候跟他分析:“你為什么沒有贏?下次應該怎么做?”這樣不僅會讓孩子排斥你的話,也會不利于孩子情緒的穩(wěn)定。
等到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以后,并且不再排斥談論這件事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細心地和孩子分析失敗的緣由,并且?guī)椭⒆涌偨Y比賽中的收獲。談話中,應該更加的突出收獲。
平時在和小孩下棋或進行其他比賽游戲時,沒有必要每次放水,讓孩子誤判自己的能力,對自己過度自信。但對比較小的孩子,可以適度的讓他,維持輸贏次數(shù)在四六比之間。
贏的經(jīng)驗讓他有成就,有輸有贏是難得的親子溝通。重點是要仔細的觀察孩子的進步和成長,鼓勵他哪一步棋下得好,這一次和上一次比有哪些地方進步了?下錯了哪一步棋導致今天的慘敗,從失敗中學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