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2-15 11:36:35
	  經常有家長問這樣的問題:“孩子問我什么是數學,我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孩子?我上網查了一下,解釋都太專業(yè),我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孩子”。
	
	  相信很多5-6歲的爸爸媽媽們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孩子問的問題,很常見,可就是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搪塞過去又怕失去為人父母的權威,真是左右為難。
	
	  其實,這正是5-6歲孩子突出的特點之一,抽象思維開始萌芽,對圖像、符號和抽象的一些詞匯開始感興趣,行為表現(xiàn)之一就是提問。
	
	  爸爸媽媽們可要把握好孩子的問題,引導有方,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欲望,在查詢和理解的過程里,既補充了新知又鍛煉了自主能力。家長何樂而不為呢?說到呵護孩子“想問”的這個事情,里面還真是有很多學問呢。
	
	  一、為孩子創(chuàng)造“想問”的情境
	
	  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這對孩子思維的發(fā)展極其重要;蛟S有些父母會問,如何才能讓孩子想問、會問?要讓孩子想問題并提出問題,一個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個情境,以激發(fā)孩子想問的興趣。所謂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讓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說一半、讓孩子好奇地想問結果;玩猜謎游戲,給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導孩子如何問得清楚,而且能有禮貌地問。
	
	  其次,鼓勵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種求知的欲望、他們心中原本有著無數個“為什么”,想了解這個奇妙世界的本來面目。是成人習以為常的姿態(tài)和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逐漸扼殺了孩子的這種求知沖動。
	
	  因此,父母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對孩子的提問努力表現(xiàn)出自己的興趣,與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尋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問題的欲望就會不斷增強。
	
	  二、要善于對孩子發(fā)問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fā)問對于培養(yǎng)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發(fā)孩子的潛能及創(chuàng)造力,父母必須掌握向孩子發(fā)問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發(fā)問的技巧,也學會聽孩子發(fā)問。因為這既有助于增進親子關系,更可激發(fā)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時可培養(yǎng)其表達能力。
	
	  發(fā)問時,不要只問對或錯的封閉式問題,最好依據孩子的能力,問一些沒有惟一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臺灣學者陳龍安總結出發(fā)問技巧的“十字訣”。這“十字訣”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問答游戲;
	
	  “例”:即是多舉例;
	
	  “比”:比較東西和東西間的異同;
	
	  “替”:讓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這樣的公式啟發(fā),除了……還有什么;
	
	  “可”:可能會怎么樣。
	
	  “想”:讓孩子想象各種情況;
	
	  “組”:把不同的東西組合在一起會如何。
	
	  “六”:就是“六何”檢討策略,即為何、何人、何時、何事、何處、如何。舉例來說,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討論請誰一起去?何時去?為何要去?到哪里去?帶什么去?問題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類”:是多和孩子類推各種可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