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浮云聽風 2016-11-14 11:04:32
帶著這種思維模式家長,如果足夠幸運,“創(chuàng)作”出了一幅優(yōu)秀的作品,那么問題似乎還好解決,可是,這么要強的家長假如不幸“創(chuàng)作”失敗,那么,那種挫敗感、甚至是一種羞恥感,就會完勝父母對孩子的愛與關懷,并將家長和孩子一起拉入無限惡性循環(huán)的深淵之中。
因此,當您因為孩子的表現(xiàn)而感覺到丟臉時,是否該反思一下,孩子對于您來說,是什么?
亦師,亦友,如此,甚好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三句話深深的道出了父母和子女之間本該有的關系,父母不是造物主,不能主宰孩子的一切,孩子也不代表著父母的成功與失敗,孩子該實現(xiàn)的是自我的價值,而不是證明父母的價值,因此,正確認識孩子的獨立性,才能更好的建立和諧融洽,積極陽光的親子關系。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親子關系應該是尊重對方人格,平等相待,亦師亦友。相信國內的家長多少都對西方的教育方式有所耳聞,為什么如今很多人推崇國外的家庭教育方式?答案也許正在于此。
舉個閣主身邊的例子,閣主認識一位60歲的美國大爺,在他年輕時就取得了大學學位,如今在一家跨國公司擔任人力資源總監(jiān)。而后,閣主認識了這位美國大爺的兒子,一個沒有大學學歷,幾年前還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職業(yè),白天在海邊沖浪,晚上在酒吧當服務員的35歲的美國小伙子。
不知道這種狀況對于國內的家庭來說,是否早就已經炸開鍋了?然而你猜對于美國的家庭結果如何?
在分別和他們聊過之后,閣主發(fā)現(xiàn),美國大爺認為,只要孩子們有正確的是非觀,能夠獨立生活,養(yǎng)活自己,一切尊重孩子們的選擇。雖然有的時候他也會覺得孩子們有的想法比較瘋狂,無法理解,但是最重要的是,希望孩子們開心。而美國小伙子,讓閣主感到驚訝的是,他反復的說,他的父親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們在一起非常開心。
如今,雖然不知道是出于生活的壓力還是個人的追求,這位美國小伙子已經開始繼續(xù)讀書,準備考取學位,也已經找到了一份穩(wěn)定的職業(yè),于是每周用來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大概有50小時。也許你會說,35歲才開始,是不是有些晚了?但閣主用最近看到的一句話來回答你,當你自己真正想做一件事時,自律就會成為你的本能。
幫助孩子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家庭角色,當他們調整好自己的視角,修正錯誤的思維方式后,便能夠強有力的幫助無知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幫助孩子在迷茫時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萬萬不要認為孩子還小,沒有什么價值可以實現(xiàn),每一步小小的積淀,都會成為他們日后成就自我的推動力。
家長的重任不在于成就孩子本身,而是在于幫助他們形成獨立健康的人格,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世界,向孩子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小處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學會聽到他們說的話,看到他們的努力,認可他們的進步;學會和他們商量,給他們建議,鼓勵他們獨立選擇并承擔結果;學會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陪伴他們一步一步的去實現(xiàn)。
幫助孩子實現(xiàn)自我價值,遠遠難于讓孩子實現(xiàn)家長的價值,各位家長,你們準備好了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