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11-01 14:57:38
很多爸爸媽媽都曾表示過,跟孩子發(fā)完火之后心里是有點后悔的。也知道為了這點小事不值得,可是當時真的是很生氣,完全控制不住。大人控制不住脾氣的結果一般是,孩子不高興,大人也不高興。孩子認為大人都是大獨裁者,根本不尊重他的意見和看法。大人認為孩子都是小獨裁者,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苦心和付出。孩子坐在那里等著大人道歉,大人坐在那里等著孩子感恩。這樣的事情發(fā)生的多了,也就容易造成親子關系的隔閡和家庭關系的冷漠。
能不能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記得我小時候就很固執(zhí),喜歡看一個電視節(jié)目,但是節(jié)目時間是晚上7點多,那時候我該去寫作業(yè)了,往往這個時候我媽媽就會來催我快點回屋學習。有一次節(jié)目太好看了,媽媽叫了幾次我都沒聽。媽媽走過來吼我,說我不聽話,不上進,然后強行關掉了電視。我也跟媽媽吼,你怎么這么霸道,你這樣逼我也學不進去!眼看母女二人將有一場大戰(zhàn),這時候我爸爸走過來:不就是看個電視嗎?你們不要吵了,這樣,我做主了,女兒再看5分鐘。
我討價還價,:“不行,我想看20分鐘”。
“那不行,你看你媽都生氣了,再看10分鐘吧”。
“那15分鐘好不好?赐晡揖突厝ズ煤脤懽鳂I(yè),而且我還復習預習,肯定不會偷懶的。”“行吧,15分鐘就15分鐘。這次不遵守,下次爸也幫不了你了。”表面上看,是我贏了,我多看了15分鐘電視。可是實際上,爸爸用這15分鐘平息了一場家庭風波,而且看完后我也確實完成了之前的承諾。
現(xiàn)在看來,媽媽堅持不讓我看電視是有道理的,但是當時我覺得媽媽像是我的敵人,可能被罵回到屋子里面,生一晚上的悶氣,學習效果必然也會大打折扣。
如果說是在兩個成年人之間出現(xiàn)了問題,那么雙方都有義務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后再去談這個事情應該怎么處理才是最好的。
但是當一個成熟的,閱歷豐富的家長,去面對懵懂無知,甚至連二十三加七等于幾都不一定算的清楚的孩子,要求孩子跟大人一樣理智和嚴謹是很難的,也是不公平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大人們,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去對這個事情做判斷做決定。我曾經(jīng)在一個很嘈雜的火車站,聽到一位母親用很焦躁很不耐煩的口吻,去命令孩子:“你給我馬上安靜下來!”
其實當時的情況是整個車站都很吵,孩子似乎有點被這種吵鬧和擁擠嚇到了。一直在磨媽媽,說想回家。給媽媽這么一吼,孩子開始哭了起來。在孩子出現(xiàn)煩躁情緒的時候,大人用更煩躁的情緒去對抗和壓制是沒有什么作用的,即使當時孩子被嚇唬住了,被鎮(zhèn)壓住了,過后還是會把這種負面情緒通過其他途徑宣泄出來。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來自親人的關愛,如果母親是平靜的,能夠把孩子抱在懷里,用自己的平靜去影響孩子,跟孩子說一些好玩的有意思的事情,讓孩子對火車、對此次出行充滿期待,那樣效果可能就會好很多。作為父母,我們都難以避免的會想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來做事。因為經(jīng)驗告訴我們這樣做是最正確的,這樣做是有效的,而稍不留神,可能就變成了對孩子的行為、思想和情感的控制,變成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戰(zhàn)爭。只有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照顧好孩子,在責備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之前,先以身作則,告訴孩子什么是真正的自律、自制,處變不驚和為他人著想。在非原則的問題上,多控制一點點自己的情緒,多給他一點點自由的空間。在這些小事上,你放過了孩子,其實也是在情緒上,幫助了自己。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