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0-17 11:00:26
孩子的表現時好時壞,家長的心情也處于共震狀態(tài)。這基本上就是現今家長的普遍反應。
我倒覺得,家長更多的是避免出現共震狀態(tài),而要與孩子的表現反向而行。
一、孩子出色時家長淡然
當孩子順風順水,取得成績時,作為家長要淡然,淡然并不是毫無表示,毫不在意,而是根據孩子的表情來及時稀釋快樂的心情。
允許開心甚至帶些夸張,但注意控制時間,多者一周,一般一二天,少者一會兒,過份的慶祝會降低成績帶來的刺激作用,及時冷卻激動的心情,記孩子記住,成績是過去一段時間好的習慣和表現的產物,這個產物一般不請自來,成績不是目的,養(yǎng)成習慣才是最終的目的。家長的淡定是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前一階段這么努力,成績自然會跟你而來,即使成績不佳,我也相信你終會有所斬獲。
而淡然的目的是及時把愉悅的心情轉移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讓孩子有歸零意識,就是獲得了成績后,一切又都歸零,一切又都重新站在了起跑線上。
歷史上著名的一局棋是東晉謝安棋局,當遠在淝水邊上的侄兒謝玄領八萬東晉將士面對前秦百萬大軍時,后方的謝安正在與友人對弈,前方戰(zhàn)報忽然送至,謝安拆開信封閱后,繼續(xù)安靜地與友人下棋,友人不解,問信里說些什么,要知道這可關系到東晉小朝廷的安危。謝安若無其事地答道:子侄之輩已經破敵了,然后繼續(xù)下棋。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后,謝安高興地手舞足蹈,轉身過門時,一腳踢在門坎上,把木屐的齒都碰斷了!
淡定面對,自個兒透著樂就行了。
二、孩子糟糕時家長謹慎
人無完人,同樣孩子也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特別是隨著年級的升高,總不可能出現每科學習都落單的狀態(tài),個把學科成為困難學科也屬正常,這個時間千萬不要死抓著薄弱學科不放,把所有的優(yōu)點都抵消在某個缺點上面,一葉障目,以偏概全。
我們對孩子的評價經常用貼標簽的辦法,貼標簽根據所貼內容分兩種,一種是正標簽,另一種是負標簽。正標簽就是給孩子正面的評價,負標簽就是給孩子負面的評價。我們經常以為實事就是就是評價孩子的好辦法,做對了表揚,做錯了批評。其實不然,做對了當然要表揚,但是做錯了卻并不是一定要批評,批評往往就屬于負標簽,如果經常給孩子貼負標簽會給孩子心理暗示:我就是這樣(差)的人。
當孩子的糟糕是因為犯錯而產生的,并不一定就用批評的辦法來解決,許多時候可以無視,用行動來表示家長不喜歡這樣的行為即可,極大多數孩子犯錯后都知道自己錯了,這時候,他們會用討好大人,多做事情等來彌補自己犯的錯,因為他們怕挨批評或是挨打。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自己說出來,因為總是這樣做,感覺是很不好受的。這時再教育,讓他說說錯在哪,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以后應該怎么做就行了。家長用肯定來陪襯錯誤行為的不妥當,是理智的解決辦法。
孩子糟糕時并不一定是孩子故意犯錯,特別是在學習上,許多時候恰恰是孩子很努力,但是情況卻很糟糕,這個時候,家長就更應該謹慎,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幫助孩子調整方法和心情,而不是把原因歸究在不認真,不努力上。而應更多地找孩子存在的學習方法和思維上的問題,幫助孩子突破瓶頸。
淡定和謹慎的心態(tài),也即是一條振幅不大的曲線,而孩子的心態(tài)振幅或許會很大,以不變應萬變,以小振幅中和大振幅,這樣孩子的心態(tài)也會更平和,也更易自我調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