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睿媽 2016-10-10 10:55:31
其實在有些時候,我也是這個小女孩口中的媽媽。趕了一下午的稿子,晚上還要做飯,難免有些疲憊。正在做飯的時候,睿睿突然跑到廚房問我:“媽媽,我可不可以看會電視?”
“拜托,你想看電視就打開看嘛,我真的很累。”心里雖然這么想,卻一句話都不想說,繼續(xù)炒菜,睿睿倚著廚房的門看著我。
我這才意識到我還沒有回答睿睿的問題,我轉過臉很認真的看著他說:“可以!去看電視吧。”睿睿臉上的委屈頃刻間煙消云散,揮著手臂跑了出去。
很多情況下,孩子的纏人、頑皮、好動、甚至闖禍的根本原因,是想借此引起家長的關注。當家長們指責孩子不聽話的同時,有沒有考慮到孩子的不聽話,恰恰是因為家長的不關注造成的。
針對孩子在生理上出現的“關注需求”,我們給各位家長分享兩個解決辦法:
教給孩子正確獲取關注的方式
孩子年齡小,并不能分辨哪些獲取關注的方式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在他們的意識里,能夠達到被家長關注的目的就可以了。在孩子看來,頑皮、搗亂、闖禍往往是最簡單有效的。
家長要通過反饋的態(tài)度,來讓孩子選擇正確獲取關注的方式。當孩子通過頑皮、搗亂、闖禍的方式,試圖獲取家長的關注時,家長應該及時給予批評和糾正。
主動的教孩子去做一些積極的事情,并及時的給予孩子關注和反饋。比如,讓孩子去幫家長洗菜,并在孩子洗菜的過程當中,多次口頭鼓勵孩子,當孩子完成家長吩咐的任務,再給予獎勵。讓孩子明白,主動的幫助家長,能夠獲得跟多的關注和積極的反饋。
家長要多主動關注孩子
當孩子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獲取家長的關注,就說明了家長平時對于孩子的關注過少。增加對孩子的關注,滿足孩子的“關注需求”,就能讓頑皮的孩子變乖。
睡前對孩子說“晚安”,早起對孩子說“早上好”。這是一個讓孩子感到被關注的好習慣,也能加深親子關系。
吃飯的時候為孩子夾菜,把孩子愛吃的菜擺到孩子面前。這并不是家長對孩子溺愛,而是家長愛孩子的一種表現形式。
生活當中遇到小問題,主動喊孩子幫忙。除了多主動關注孩子,還要讓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覺,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在家庭當中的地位,也能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內心是極其細膩和敏感的,不要被孩子的外在表現所迷惑,找到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才能夠帶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