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長教育心得 > 正文

你的兒子不夠“野”,可能是你沒做好這幾點

來源:互聯(lián)網 2015-12-07 12:12:25

說兩句

為什么現(xiàn)在的男孩不夠野呢?除了社會環(huán)境、時代變遷等無法改變的因素之外,更多的還是跟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密切相關。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后成為一個能夠頂天立地的大男人,那就多花時間陪兒子做好下面這6件事吧!

一、陪孩子玩刺激性游戲,培養(yǎng)男孩的冒險精神

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認為:“游戲就是兒童成長的全過程”。幼兒階段的孩子,主要任務就是玩耍和游戲。其實,玩耍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游戲環(huán)境對孩子的刺激作用很重要,幼兒的學習也離不開具體形象的實物或者圖片。因此,借助于自然環(huán)境與室內環(huán)境進行適宜的游戲或活動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瑞士著名的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家皮亞杰通過多年的觀察發(fā)現(xiàn),兒童的游戲要經歷三個階段:練習性游戲,象征性游戲,規(guī)則性游戲。

練習性游戲,在孩子出生后的兩年內出現(xiàn),這類游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復再現(xiàn)。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推著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象征性游戲,即模仿游戲,出現(xiàn)在幼兒園時期或者說學前階段,所獲得的最主要的認知發(fā)展能力就是學會使用不同的象征。兒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動,如“過家家”、“小醫(yī)生”、“小警察”等,裝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規(guī)則性游戲,從孩子六七歲開始出現(xiàn),代表規(guī)則意識的萌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已經學會選擇玩伴,變化玩的方式,選擇玩的時間,改變玩的空間和環(huán)境,約定協(xié)商玩的方法等。

除了鼓勵孩子跟同伴玩耍和游戲以外,父母同樣需要成為孩子的玩伴。經常陪男孩玩一些刺激性的游戲,既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冒險精神,也可以釋放他們的高活動力。

跟媽媽相比,陪孩子一起玩刺激性游戲是爸爸的天然優(yōu)勢。喜歡冒險和刺激是男人的天性,而要培養(yǎng)男孩的冒險精神,爸爸則是他們的最佳玩伴。

很多時候,爸爸之所以不愿意陪孩子玩這些游戲,并不是不愿對孩子用心,其實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

那么,爸爸可以陪孩子玩哪些刺激性游戲呢?

1、對于3歲以內的孩子:可以經常跟孩子玩“舉高高”(把孩子舉過頭頂)、“坐飛機”(雙手抱著孩子轉圈)、“扔床上”(把孩子從床尾扔到床頭)等游戲,可以讓孩子體驗到一定的恐懼和害怕,但又在可以接受的心理限度內。

2、對于3到6歲的孩子:可以經常陪孩子到公園或游樂場去體驗能承受的刺激項目,比如海盜船、碰碰車、高空纜車、蕩秋千等等。

3、對于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選擇不同的刺激性游樂項目,比如陪孩子坐過山車、跟孩子一起摔跤、同孩子一道去滑雪等等。

除了以上列舉的這些刺激性游戲,我們還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更多刺激性游戲或活動,甚至完全可以自己設計類似的刺激性游戲和玩具。

二、為孩子創(chuàng)造探索機會,滿足男孩好動和好奇的天性

很多男孩父母可能都經歷過這些“慘不忍睹”的場景:剛換的漂亮燈具,被孩子的皮球砸壞;剛買的骨瓷餐具,被孩子不小心摔碎;剛裝修的墻壁,被孩子當作白板進行涂鴉;卷筒紙一溜煙成了孩子身上的“飄帶”,飄得滿地都是;茶幾上擺的東西,被孩子當成玩具進行糟蹋,比如煙灰缸、報紙、剪刀、水杯……

其實,好動和好奇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幼兒階段更是如此。因為好奇,孩子就喜歡嘗試、喜歡探索,甚至是喜歡搞破壞。大人認為不能碰的東西,孩子偏偏要去摸;大人認為不能干的事情,孩子偏偏要去做;大人認為很無聊的東西,孩子偏偏覺得很有趣。

而每一次嘗試,可能就是一次探索;每一次探索,也可能就是一次成長。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多地為男孩創(chuàng)造探索世界的機會,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逐漸成長。

那么,我們如何為幼兒階段的孩子創(chuàng)設更好的探索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更多的探索機會呢?

1、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獨立的探索空間,比如專門的兒童房、客廳或臥室的一個角落等;

2、購買一定數(shù)量的、適合不同階段和性別孩子的玩具,尤其是那些可以組裝或拆卸的玩具,比如樂高積木、玩具槍等;

3、多準備一些可供孩子做手工的材料,比如塑料剪刀、貼貼紙、兒童折紙、廢舊物品等;

4、鼓勵孩子多嘗試沒有做過的事情,多接觸新鮮的事物,激發(fā)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5、允許孩子犯錯誤或搞破壞,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6、經常陪孩子一起玩耍和游戲,引導孩子自主進行探索和成長。

三、鼓勵戶外活動,回歸男孩的野性

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雖然是被數(shù)千年來積累的社會文明所馴化的社會人,但同時仍然保留了部分動物的野性。對于幼兒階段的男孩來說,這種野性尤為明顯。男孩天生就是一個行動派,從小就喜歡用身體“思考”,如果到了一個開放的空間,他就喜歡奔跑、攀爬,以此來體驗自己的力量和“野性”,同時鍛煉自己的平衡性。

不過,大部分學齡前的孩子都還沒有達到可以參加有組織的運動項目的階段,跟小伙伴們一起在戶外活動、瘋跑和游戲,對他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大都還無法專注地進行運動訓練,也不能很好地接受挫折和失敗,這些恰恰是正規(guī)運動訓練的重要前提。

這個階段,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鼓勵孩子與同齡小伙伴一起“瘋玩”,同樣可以讓孩子回歸野性、展示力量、釋放活力。這一點對于男孩的成長來說,更為重要。

除了鼓勵孩子跟小朋友一起活動外,父母也要經常陪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經常帶孩子一起散步,一次達到半小時至一小時;

2、周末和節(jié)假日,經常帶孩子到公園、植物園、動物園去玩;

3、每年安排幾次到周邊旅游景點或國內外著名景區(qū)旅行,以自然景區(qū)為主;

4、根據季節(jié)的不同,帶孩子采采花、捉捉蟲、種種樹。

除此以外,當然還有很多活動,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進行選擇。

四、鼓勵體育運動,釋放男孩的高活動力

腦科學已有研究表明,大腦很多部位的發(fā)育都跟身體很多部位的運動相關,這里所說的運動涵義很廣,既包括手腳等肢體運動,也包括嘴和面部等肌肉運動。心理學也有研究指出,運動不但有利于生理的發(fā)育,還有利于智力的發(fā)育。

對于學齡期的男孩來說,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通過高強度的運動來充分釋放自身的高活動力。如果男孩的精力和活力沒有通過其他途徑得到消耗,那么就很有可能在正式的課堂上通過故意調皮搗蛋或者其他方式來得到釋放。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很多男孩上課時總是坐不住,跟同伴玩耍時老是動手動腳。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卻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報道,很多學校害怕學生在學校出事,體育課紛紛取消長跑項目或者危險項目,更有甚者,還不允許中小學生課間休息時到外面嬉笑打鬧、只能上完廁所就直接回教室。當然,除了學校因擔心安全問題紛紛取消部分體育項目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體育課不是最主要的應試科目,能少上則少上,以免占用孩子過多課余時間。

除了學校以外,部分家長對體育課的認識誤區(qū)、對體育運動的極不重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孩子身體素質的提升,更阻礙了男孩高活動力的釋放。

作為家長,雖然無力改變學校這種過度保護孩子的做法,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觀念,多鼓勵自己家的孩子,尤其是男孩,經常參加一些強度比較高、活動量比較大的體育運動,比如各種球類運動、游泳、跑步、跳高、跳遠等等。

當然,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運動和鍛煉,并不一定非得到正規(guī)的運動場館才能進行,更多的運動其實完全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滑滑梯、輪滑、跳繩、跑步、騎自行車、爬山等等。

要做到鼓勵孩子的體育運動,家長的教養(yǎng)觀念也需要轉變。健康的身體,絕不是保護出來的。如果我們對孩子過度呵護,他們就會失去很多運動和成長的機會。如果我們不讓孩子上躥下跳,那么,他們就無法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傷;如果我們不讓孩子經歷風雨,那么,他們就無法經受疾風驟雨的洗禮;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度過寒冬,那么,他們就無法感知冰天雪地的滋味。

中國的家長特別重視小孩子的穿衣問題,寧愿讓孩子發(fā)燒,也不愿孩子挨凍。特別是冬天,我們總喜歡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也不讓孩子到戶外活動。豈不知,這樣做,大多數(shù)時候反倒容易引起小孩生病。然而,日本的小孩,大冬天穿短裙在戶外行走的,比比皆是,正因為沒有得到過度保護,他們的身體反而比我們的小孩強健。

五、陪孩子一起旅行,磨煉男孩的意志力

培根曾說:“旅行對于年長的人來說,只不過是一次經歷,而對于年少的孩子來說卻是最好的教育。”當我家大寶出生后,我就一直在思考,旅行對孩子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會不會蘊藏著教育的意義。很多人告訴我,如果孩子太小,帶孩子一起旅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孩子還記不住這么多的美景,搞不懂那些古跡承載的歷史,更無法領略大自然的神奇。

但是,我一直認為,當孩子已經學會走路時,父母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外出旅行。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孩子去記住多少名勝古跡,也不是為了去學習多少歷史知識,只是讓孩子去放松地貼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其實,一次旅行,就是一次體驗,甚至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當然,也是一次絕好的成長機會。美的教育、責任的教育、文化的熏陶、自理能力的提升、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適應能力的提升、意志力的磨煉等等,全都可以融入其中,潛移默化。更重要的是,跟簡單的說教和強制的灌輸相比,孩子是在愉悅的心境中感受到的教育,其效果將會更持久。

對于男孩來說,徒步旅行、爬山、露營等活動,是磨煉自己意志力的最佳時機。如果覺得兒子過度脆弱,一點點小事就會意志消沉,而且缺乏韌性的話,那么就應該讓兒子多多鍛煉。鍛煉并非是要讓他接受苦難,或者讓他悲傷。而是要讓他超越自己,戰(zhàn)勝自己的極限。

徒步也好,爬山也好,和父母一起行走的時候,兒子在不知不覺中會散發(fā)出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兒子的內心也會變得強大。行走對兒子來說是培養(yǎng)他內心力量的最好手段。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起來的兒子,將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會勇于戰(zhàn)勝它。

曾看到一位男孩在一次徒步旅行后這樣寫道:“在徒步旅行中培養(yǎng)了我的忍耐力和韌性,也許這次鍛煉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會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在解數(shù)學題的時候,以前遇到不會的題目會馬上放棄,現(xiàn)在學會了不看答案,自己努力把題解出來。”

六、幫助孩子打造朋友圈,提升男孩的社會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中,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或大或小的沖突。而學會如何解決這些沖突,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門必修課。

當孩子之間發(fā)生一些不危及到人身安全的爭吵、搶東西、打人等小沖突時,父母首先不應該成為“裁判員”,隨時打斷并立即評價孩子的行為,更不應該成為“運動員”,親自上陣幫自己的孩子以牙還牙。我們最應該擔當?shù)囊粋角色還是“教練員”,即使心急如焚,也不能沖進“球場”,頂多也只是在場外進行指導。

當然,這必須假定一個前提,那就是家長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足夠多的同伴交往機會。而現(xiàn)在的家庭結構,跟過去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少子化,獨生子女家庭居多;二是小型化,三口之家居多。因此,孩子們的交友范圍大大減少,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打造他的朋友圈。

1、選擇一個配套設施完善的居住社區(qū)

如今很多大城市里的孩子之所以從小缺少玩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xiàn)在的鄰里關系遠不如以前,基本上都是老死不相往來。當作為鄰居的大人之間都互不交往的時候,即使住在隔壁家的孩子也很難成為自家孩子的玩伴。如果父母選擇居住在一個有自己的公園、兒童游樂場、步行街、運動場等大型公共設施的社區(qū),孩子就有充足的機會接觸到更多的同伴。

2、選擇一所寓教于樂為主的幼兒園

幼兒園是孩子邁入的第一個小“江湖”,上幼兒園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學會交往。而這樣的同伴交往機會主要發(fā)生在各種玩耍、游戲和活動的過程中,并非一本正經的課堂教學中。如果父母為孩子選擇的幼兒園以寓教于樂為主,重視戶外活動、區(qū)角活動,并有自己的某一項或幾項特色,比如運動、科技、閱讀等,那么孩子之間就會有更多的合作和分享的機會,當然也可能產生更多的沖突和摩擦。而這些都是孩子學會交往必不可少的要素。幼兒園里相處得很愉快的同學也就很容易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3、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

在如今的大城市里,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參加的親子活動可謂應有盡有,比如閱讀、畫畫、陶藝、手工、合唱、跳舞、鋼琴、游泳等。同時,也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的興趣班。此外,還有一些面向家長和孩子的公益講座,當家長聽講座的時候,孩子們就可以一起玩耍。記得在我給家長的一次講座中,正當一位媽媽向我提問自己的孩子內向、不愿與人交往時,沒想到她的孩子卻已經跟一個小朋友玩得火熱了。如果父母經常帶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他們就能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小伙伴,并且在不同的活動中,同伴交往的體驗也不一樣。

4、每年組織幾次大型家庭聚會

親戚和朋友不一定住得很近,互相之間的關系卻比較親近。一年到頭見面的次數(shù)不多,但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旦相見就會倍感親切。只要興趣比較相近,孩子之間很快就會成為朋友。父母可以多帶孩子跟同學或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每年組織幾次同學或朋友之間的家庭聚會,讓孩子們能夠多呆在一起,稍微彌補獨生子女家庭的缺憾。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