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親子關系 > 正文

溺愛=過度的阻礙,它不是愛

來源:網(wǎng)絡 2015-05-18 10:56:04

說兩句

 

溺愛中長大的人容易有一個連環(huán)反應:

1、挫折商低,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現(xiàn)嚴重的逃避行為,譬如躲在家中不出門;

2、躲在家中后,他們的脾氣很大,很容易對著父母發(fā)脾氣,嚴重的還會對父母拳腳相加。

最著名的溺愛的例子是劉德華的狂熱追星族楊麗娟,但楊麗娟的行為也并不算最瘋狂。最瘋狂的故事可以在新浪網(wǎng)的社會新聞中屢屢看到,而且常是一個模式: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對父母進行索取,如果不答應就拳腳相加,最后不是他將父母打死,就是他被父母或親人打死。

最受寵愛的孩子反而與父母成為生死敵人,這種故事強烈地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經(jīng),于是這種孩子常被譴責為"狼心狗肺"。然而,"狼心狗肺"中的恨意是什么時候種下的呢?僅僅是長大時受挫折后產生的嗎?

看不得孩子受苦,其實是自己的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先看一個例子: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想拿一個10米外的玩具,大人懂了他的意圖,于是急走幾步,將這個玩具拿給了孩子。當一個大人這樣做時,這個孩子會是什么感受?如果只是偶然發(fā)生,孩子產生的可能是開心,但如果這種事情總發(fā)生,孩子的心中勢必會產生憤怒。

因為,相比拿到這個球的目的,孩子更重要的需要是要獨立完成這個過程。在跌跌撞撞地走向這個球的過程中,他的手、腳和身體會產生一系列的感覺和體驗,他會感覺到,是他在努力,是他在運動,是他在感受……這樣的過程就是自我成長的過程,順利地拿到了球,他會喜悅,他會切實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切實地體會到自己身體和心靈的力量。

有時,這個過程中他會摔跤,甚至會跌傷,從而產生受挫感,但畢竟,最后他還是獨立完成了這個自我探索的過程,這會讓他產生一種信念:盡管我受到了挫折,但我還是靠自己實現(xiàn)了目標。假若一個孩子這樣長大,他就會形成高挫折商,等離開家進入學;蜻M入社會后,一旦遇到挫折,他不會有嚴重的受挫感,因為他相信自己最終會靠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然而,假若是大人幫他拿到了10米外的球,也許他會開心,但他同時也會有這樣一些感受產生:大人很強大,而我很弱。挥辛藛栴},自動會有人幫我解決;我很有憤怒,因為我的探索之路被打斷了。小孩子會經(jīng)常說"我來……我來……",他渴望自己用筷子或勺子吃飯,他渴望自己穿衣服,他渴望自己喝水,他還渴望幫媽媽打掃衛(wèi)生……

懂得真愛的父母會尊重孩子的獨立選擇,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習慣于溺愛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讓孩子添亂,于是不給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而是幫他們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一般而言,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是自己的童年比較苦,他們對此很不甘心,于是有了孩子后,就拼命照顧孩子,發(fā)誓不讓孩子吃苦。看起來,他們是不讓自己現(xiàn)實的孩子吃苦,其實是不想讓自己"內在的小孩"吃苦。

這是一種投射,是父母將自己內心的東西投射到孩子身上。這樣一來,他們對孩子的真實的成長需要就容易視而不見。因此,即便孩子一次次地強調"我來……我來……",他們仍然會拒絕讓孩子獨立選擇,而一味地替孩子做事。看起來,他們成了孩子實現(xiàn)欲望的工具,但其實,他們是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一個替代者。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即便理性上不知道父母到底在做什么,但他們會有感覺,他們會感覺到,父母其實看不到自己的真實存在,而是將父母自己的一些東西強加到了他們身上。所以,就會有這樣的情形出現(xiàn):父母越溺愛孩子,孩子越覺得窒息。

過度溺愛,會令孩子既依賴又恨父母

在嚴重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一離開家勢必會遇到大問題。在家中,他們習慣了別人替他做事情,他可以頤指氣使,但到了家以外,很少有人會愿意接受他的頤指氣使,相反,什么事都要他自己去完成。然而,他童年的經(jīng)歷告訴他,他是弱小的,他做不了什么,要做什么,他必須依靠父母的幫助。但是,父母可以替他交朋友嗎?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學習嗎?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戀愛嗎?更不可以

于是,這個孩子會產生深深的受挫感。受挫感的產生是很正常的事,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種種或大或小的受挫感,但正常長大的孩子會堅信,盡管遭遇到了挫折,他仍可以靠自己實現(xiàn)他的愿望,而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則習慣以為,他可以靠別人實現(xiàn)他的愿望。在家以外,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一個習慣了溺愛的孩子會無法在學校和社會上靠自己去實現(xiàn)他的愿望,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是他切切實實地無法實現(xiàn)他的目標。

這時,他會渴望逃回家中,畢竟在這里,還有人樂意替他做事情。然而,一個大孩子的愿望和一個嬰幼兒的愿望是不一樣的,父母已無法替他實現(xiàn)了。幫一個16個月的蹣跚學步的孩子拿一個10米外的球,對于父母而言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幫一個16歲的孩子交友、學習甚至談戀愛,卻是父母很難做到的事情,而幫一個26歲甚至36歲的大孩子實現(xiàn)真正的價值感,則成了任何一個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這時,這個大孩子的世界就會崩潰。一旦崩潰后,他容易對父母產生很大的怨恨。不過,這個怨恨其實不是現(xiàn)在才產生的,而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累積了,當父母非要喂他吃飯時,當父母非替他穿衣時,當父母以安全的理由而非限制他的活動時……這種怨恨早已經(jīng)產生了。

并且,他們的怨恨,如果從根本上而言,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們現(xiàn)在經(jīng)不起挫折,沒法融入學校和社會等家以外的環(huán)境,這種苦果的確是父母的嚴重溺愛種下的。一個20歲的女孩小妍,因為受不了老師的批評而退學;氐郊液,她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經(jīng)常對父母發(fā)脾氣,有時還動手打她的父母。每次這樣做了以后,她會非常自責,會痛哭流涕地請求父母的原諒,發(fā)誓再也不這樣做,但她控制不住自己,過不了多久又會對父母發(fā)脾氣并動手。

她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溺愛中長大的她潛意識深處知道,她現(xiàn)在經(jīng)受不起挫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過度的溺愛。她折磨父母,其實是在表達這樣的意思:你們?yōu)槭裁船F(xiàn)在不能幫我解決困難了?以前,她習慣了有困難找父母,她越小的時候,父母能幫她解決困難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那時的挑戰(zhàn)的難度不大,但她越大,她遇到的挑戰(zhàn)就越大,父母能幫她解決的可能性就越小。

溺愛和挫折教育都是對孩子的傷害
 

溺愛是對孩子傷害很大的撫養(yǎng)方式,但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都美化溺愛的傾向,集中表現(xiàn)就是將溺愛當作過度的愛。這樣的說法,還是將父母的做法擺在了道德正確的位置上,而有的父母也會以此為自己辯解:我知道溺愛不好,但我實在太愛孩子了。

其實,真愛是不存在"過度"這一說的。如果是真愛,那么父母不管給孩子多少,孩子都不會出問題,相反,真愛越多,孩子的成長就越健康。那么,什么是真愛?看到孩子的真實存在,發(fā)現(xiàn)孩子的真實需要,并幫孩子實現(xiàn)他的需要,這便是真愛。

譬如,當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想去拿10米外的球時,他的真實需要不僅是要拿到那個球,還必須要自己完成。這時的真愛不是替孩子拿到那個球,而是陪伴著、守護著孩子,看著他獨立完成這個任務,并在他出現(xiàn)危險的時候化解他的真實的危險。

再如,當一個孩子明確地對你說"我來……我來……"的時候,他的真實需要就是這種自主行動的愿望。耐心地滿足孩子的這種愿望,之后收拾孩子留下的混亂局面,這便是真愛,并且這的確比幫孩子解決問題要難多了。我們常將"做什么"視為愛,但很多時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愛。太多的時候,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控制住自己干預孩子行為的沖動,因為太多的干預是不必要的。

如果說,孩子是天使,那么父母不是上帝,而只是天使的守護者。并且,父母還要切記一點:一個孩子在16個月時獨立探索時化解一個挫折時所產生的難度,遠勝于他16歲、26歲或36歲時化解一個挫折時的難度。16個月大的孩子摔一跤哇哇大哭時的痛苦,遠輕于一個26歲的孩子找工作、交朋友和談戀愛時遇到挫折所產生的痛苦。

所以,要尊重一個幼小的孩子的受挫折的權利。不過,我想強調一點:一個孩子的自然成長中自然會遇到很多挫折,只要大人給孩子自主解決的機會,那么他們自動會培養(yǎng)出高挫折商,并不需要額外的"挫折教育"。我很討厭"挫折教育"的邏輯:家里,我們忍不住溺愛你,讓你成了溫室中的花朵;家外,我們要給你強加一些挫折,讓你經(jīng)得起風雨。

這樣的做法,難受的全是孩子,在家里是強加的溺愛,在家外則是強加的傷害,而家長們則不過是在為所欲為。溺愛不是真正的愛,而是過度的阻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