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日報 2012-06-08 14:31:15
經(jīng)過幼升小的層層考驗,又會有許多孩子走進校門成了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的最初階段,他們的心理是脆弱的,需要家長細心呵護。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有九件事情不要做。
一、不要抑制孩子的興奮。入學頭幾天,孩子們的內心都是興奮的,即使是不愛說話、不善表達的孩子也不例外。家長千萬不要抑制他們的興奮,一定要配合他們“演戲”,否則會讓他們對學校喪失興趣。
二、不要用老師嚇唬孩子。過了新鮮勁兒,有些孩子可能出現(xiàn)不愿意到學校去的想法,或者在門口哭鬧不進教室,或者裝病,或者說謊,有些家長會說些“讓老師好好管管你”、“等著挨批評吧”之類的話。這樣多數(shù)會起反作用,讓孩子因懼怕老師更不愿意上學。
三、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學校、老師不好。家長之間有時會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負面評價,但是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因為那樣無異給學校和老師貼了張標簽,可能會使孩子對學校和老師有先入為主的成見,進而生出抵觸情緒,家長應該多說學校和老師好的一方面,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四、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剛上學孩子的心理是比較敏感的,所以這段時間家長不要談論學習成績、班級排名等問題,家長之間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談論家里不好的事情,那樣會給孩子造成明顯的心理壓力,出現(xiàn)對新的校園環(huán)境適應不良、人際關系差等心理問題。
五、不要在校門口逗留。有些家長心里放不下剛走進校門的孩子,長時間逗留在學校門口,甚至從上學一直等到放學,這樣,只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不平靜,影響學習效果,影響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六、不要長時間離開孩子。剛走進校門的孩子非常需要心理支持,所以每天放學后父母都要陪伴著他,聽他講講校園里的事情,與他做些親子游戲,進行一些語言溝通。如果在這個階段長時間離開孩子,則可能促使他產生分離性焦慮,出現(xiàn)情感斷層,影響人格的發(fā)育,影響心理健康。
七、不要替孩子做這做那。有些家長心疼孩子,看著書包挺沉就替他背書包,看他寫作業(yè)很難就指點一二,這不利于孩子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會促使他產生依賴心理。
八、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放學了,孩子回到家可能說些班里不好的事情,比如誰誰打我了,誰誰拿別人鉛筆了等,有些家長就“指導”孩子,別跟他們幾個玩兒。那么小的孩子都會犯些小錯誤,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如果都不讓自己的孩子與他們玩兒,結果只能使自己的孩子孤立。
九、不要拿上學太當回事兒。孩子上學了,有些家長太當回事兒,心情焦慮,整天坐臥不安,早餐吃什么、明天穿什么,都要問孩子,對孩子噓寒問暖,百般呵護,這只能害了孩子。因為一旦把這種焦慮狀態(tài)傳染給孩子,孩子就會莫名的緊張,不知道如何做才對得起父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