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 2010-03-24 18:55:56
不知不覺間兒子長高了一頭,一不留神一年級就要畢業(yè)了。一年多來生活緊張忙碌,心情起起伏伏,驚喜快樂不斷,成長的煩惱也不少。在此與您分享點滴。
一、不要有名校情結
幼兒園升小學,成了所有父母揪心的痛。托關系、使銀子,千方百計想為孩子選一個名校,好像這樣孩子的一生就有了保障。我們也不例外。兒子還在學前班就開始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為上什么樣的小學愁煩。后來冥冥之中有個聲音仿佛在對我們說,你們像了解你們的孩子那樣了解那些名校嗎?你們的孩子最需要什么?那些學校能給予孩子所需要的嗎?一扇大門、一堵高墻將你與學校和學校里的孩子割裂開來,大門和高墻內所發(fā)生的你根本不知道。孩子回家所講的也是有限的一部分。如果您的孩子資質平平,在所謂的名校里簡直就是活受罪。相反,按照孩子的性格為他選一個適合他的有愛有特色的學校,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鼓勵孩子迎接挑戰(zhàn)
有了這樣的感動和釋然,我們便在調整孩子的心態(tài)和選擇有特色的學校上下工夫。調整好孩子的心態(tài)尤為關鍵。父母緊張而又憂心忡忡的情緒會傳染給孩子,會使孩子對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不是充滿向往,而是緊張惶惑,恐懼戰(zhàn)兢。此時,溝通最為關鍵。于是,我們就常祝賀兒子長成了男子漢,馬上就要像小二郎一樣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小學生了。小學的生活真是太好了,可以一下子認識那么多朋友,還有老師。爸爸小時候就特別盼望著能背起書包上學堂,因為跟我一起玩大比我大一兩歲的玩伴都端坐在教室里讀書、寫字,他們的課本圖文并茂是那么好看,而我因不夠年齡被拒之門外。沒了玩伴又不甘心的我每天趴在教室外的門檻下往里“偷窺”,他們在作業(yè)本上寫我在地上畫,他們跟老師大聲念讀我在心里默記,因為一出聲就會被轟走。學校和家長看我這么著迷,最后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讓我先“旁聽”,如跟不上進度,還得回家,而且不準再趴在門外“偷窺”。于是我光榮地成為了一個小學生,背起書包那個美呀,就別提了!
兒子果然被爸爸的小學故事“點燃”,對小學生活充滿了好奇,一個又一個的“后來哪,后來哪”緊追不舍,此時我們順勢告訴他,小學和幼兒園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幼兒園是以玩兒為主,以學為輔,而小學則是以學為主,以玩兒為輔,小學的體育課別開生面,讓你玩得有挑戰(zhàn)。為了大家學習不受干擾,玩得開心愉快,學校還會制定一些規(guī)矩,需要大家遵守……這種憧憬式的誘導會幫助孩子減少上小學的緊張感,而適當?shù)募o律規(guī)則預防針會減少孩子入學后的心里落差,能縮短孩子剛入學不適應的周期。
入學前的心里預備很關鍵,此時需要家長有智慧地與孩子溝通,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對小學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而把小學描述得像個戒備森嚴的監(jiān)獄,這也不行那也不準,把老師形容得像老虎一樣可怕。
三、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釋放孩子的心里壓力
當我們?yōu)楹⒆舆x定了學校之后,就毅然將家搬到學校附近。這樣做的好處有二。一是學校離家近可節(jié)省上下學路途的時間,增加親子共度的時間。此時的孩子最需要關心和陪伴。二是早晨可以不需太早起床,盡量保證孩子十小時以上睡眠,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在校時精力充沛。
一年級上半年是適應期,剛剛開學的幾周更是極為關鍵。學校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一切也都是困惑的。當新鮮感過后,滿眼都是“受限制”的規(guī)則秩序,滿口都是為什么、為什么?此時父母一定要冷靜,耐心,與孩子暢通溝通是關鍵。以下是我們的一些嘗試。
1.此時不需你做孩子眼中的英雄,而要做你孩子的“粉絲”。
他或她是那么令你著迷,做孩子信得過的傾聽者,你對他或她在學校里發(fā)生的一切要真心地感興趣,絕不是敷衍了事。千萬不要低估、欺騙你的孩子,認為他們聽不懂或看不出你的心思意念。孩子的心是單純的,他們也只接受單純真摯的信息,否則就會被孩子發(fā)現(xiàn),認為你不關心他或她,就會關上心門,不愿回應你的問題,哪怕你這次是百分之二百的真心。上學放學的路上,晚上睡覺前要多和孩子聊天。要想了解孩子一天在校的狀況,決不能審問式的“今天在學校好嗎?”“老師都教了什么?”“中午的飯菜好吃嗎?”,一點創(chuàng)意都沒有,孩子的回答不是懶洋洋就是沉默。而是要認真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應該有智慧有技巧:“嗨!兒子(寶貝),今天看上去這么高興,一定有什么高興事兒,快跟老爸(媽咪)分享分享,我都快等不及了!”或“有點不開心?讓我來猜一猜?……”
這樣做的差別在于,問題是你“關心”出來的,而不是例行公事似的問出來的。我兒子就曾拍著我的肩膀說:“嗨,哥們,能跟你談談嗎?”一邊說一邊笑得前仰后合。我知道這是他對我欣賞的眼神、鼓勵話語的獎賞,完全不用擔心孩子會沒有長幼尊卑之分,這種“殊榮”你不會經常獲得,關系沒到那兒,你就是賄賂收買也買不來。
2.從身心上釋放孩子的心里壓力。
剛開始的幾周根據(jù)兒子的喜歡,放學后陪他踢踢球、騎騎自行車,宣泄一下體力,放松一下肌肉。直到現(xiàn)在每周六日與兒子騎自行車繞社區(qū)的林蔭路慢騎,成了我和兒子最享受的時光。邊騎邊聊是一種享受,追逐嬉戲是一種樂趣,一句話也不說就那么迤邐前行,時而故意碰撞一下又馬上躲開對方,更是一種意境。由于我工作較忙,周間陪兒子的時間少,“自行車時間”成了兒子的盼望。我也會時常給他一些驚喜,所騎行的路線、路況難度和挑戰(zhàn)不斷增加,惹得他興趣盎然,成就感特別強;氐郊遥瑢懽鳂I(yè)和彈琴的效率特別高,態(tài)度和感覺也非常投入;由于我們禁止他看電視,我們自己也不看,周末和他一起欣賞一些適合他看的經典影片,就成了他盼望的時光。每次看完后他都興致勃勃地發(fā)表一番高論,還提出一大堆問題跟你談論,不知不覺間他的興趣也越來越廣。
3.培養(yǎng)孩子自覺寫作業(yè)的習慣,讓孩子明白寫作業(yè)是他自己的事。
在孩子上學前班時,每天回到家媽媽和兒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安靜時間。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或制訂任務或自由選擇,總之涂寫抹畫,拼圖看書……兩人各干各的互不干擾,為上學后的寫作業(yè)打好鋪墊。時間可長可短,5分鐘30分鐘均可,每天貴在堅持。剛上學那段時間,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yè),不用你管。我們對這一熱情及時給以積極鼓勵。但有時由于不細心,時常會出錯,當媽的忍不住及時給予糾正,他不僅反感而且自信心倍受打擊,同時老師也不清楚他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能力。后來和老師溝通后,馬上改變策略。孩子寫完作業(yè)后,家長只檢查孩子是否完成作業(yè),至于對與錯則留給老師處理。最初的幾周有幾次忘了帶回家作業(yè)本和書,我們就懲罰他暫停周末看大片,他很憤怒但只能無耐接受,因為我們事先跟他講好,第一次提醒了你,下次再忘記帶回家就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以后再也不忘了。獎勵也是這樣,要事先講好,做到了就要兌現(xiàn)。切忌矛盾激化不可調和時,許愿如果他聽話或順服就給他買什么什么,這不叫獎勵,叫賄賂,這樣就會助長他討價還價的空間和野心,獎勵對他來說就不起作用了。
4.父母分工明確,意見一致很關鍵。
在為孩子立界限和訓練方面,父母意見一定要一致統(tǒng)一,即使碰到突發(fā)事件,二人事先沒有商量好,也不要當著孩子面互相指責埋怨。媽媽與孩子矛盾激化僵持不下,孩子到爸爸面前“告狀”,爸爸一定要認真傾聽,然后非常誠懇地告訴孩子:“我認為媽媽說的對,聽媽媽的沒錯。”如果確實媽媽錯了,父母也要單獨溝通好了,然后由媽媽跟孩子承認錯誤,把父母一起商量好的建議講給孩子聽。反之,爸爸錯了也是一樣。此時不用擔心孩子以后會不聽你的,反而會更加欽敬你。
這里就有一個父母分工的問題,很明確但也不要刻意流露,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做事是那么默契,關系很好很相愛,孩子很有安全感的同時也就放棄了利用父母意見不統(tǒng)一而達到自己目的的想法。在我們家,孩子的教育以媽媽為主,爸爸為輔;媽媽是CEO,爸爸是“政委”。媽媽最辛苦,按時上床起床,收拾房間,物歸原處,喊他(她)多少遍都不應,作業(yè)不細心,吃飯磨磨蹭蹭,彈琴,上學遲到等等問題,事無巨細,也絕對有權威;爸爸工作忙,不能承擔日常教育孩子的職責,就負責觀察孩子的情緒,梳理孩子的心情,珍惜有限的和孩子在一起的寶貴時間,不動聲色地密切孩子與媽媽之間的關系,營造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該找媽媽,什么事情該找爸爸,清楚在家里也要遵守家庭紀律和次序。如為什么不能影響周日聚會、爸爸(媽媽)最愛媽媽(爸爸)還是兒子、學校和老師不公平等問題都需要爸爸負責解答。
5.家長老師無盲區(qū)溝通很重要。
我們的孩子比較敏感,好強心重,他很在意老師對他的評價和態(tài)度。所以多花些時間和老師溝通,從孩子的性格、在家里的表現(xiàn),到孩子對學校、同學和老師的印象等及時告訴老師,幫助老師盡可能準確全面地了解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方便教學,因材施教。老師的鼓勵和“投其所好”的獎勵、每周的小獎狀等,成為了孩子個性發(fā)展和學習進步的動力。優(yōu)秀是夸出來的。我們很慶幸為孩子選擇了正確的學校,老師愿意傾聽家長的意見,家長和老師的順暢溝通,可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升小的適應期。
四、保證親子閱讀時間、擴大孩子的閱讀量,有助于增加孩子上學的興趣。
剛開學的幾周,回到家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比較緊張。有時不得不壓縮或取消課外閱讀時間。后來學校安排了幾次課外親子閱讀的講座,才意識到減什么也不能減課外閱讀。于是就隨身帶課外讀物利用上學坐車、放學坐車、吃早飯時間插空就講。每晚的睡前閱讀是“睡覺典禮”中必不可少的一項。
課外閱讀不僅僅是家長給孩子讀,還要鼓勵孩子自己閱讀,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句子家長幫助講解。課外閱讀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受益非淺,知識面擴大了、識字量增加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加強了。一年級的考試多數(shù)學生不是不會做題,而是吃虧在不認識字和不理解題意上。課外閱讀能夠提高孩子的讀題理解能力。
在此分享一年來的喜樂、愁煩,并非我們的教育有什么過人之處,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任何個案都只是參照,僅供思考。但分享可以帶來彼此幫助,互通有無,希望我們所犯的錯誤您不會再犯,希望有助您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一生中的關鍵階段。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