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5 16:27:35
導讀:在梳理基地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需要的是更冷靜的思考,對本基地培養(yǎng)方案需要進一步提升層次;學員在注重教育專業(yè)發(fā)展的同時怎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怎樣進一步激發(fā)高端教師持續(xù)的專業(yè)自主發(fā)展能力和提高學習研究的有效性,如何形成基地特有的名師學習文化
探尋名師成長之路:
一、基本概況:
1、布滿活力的學員團隊
學前教育名師培養(yǎng)基地學員共有15名,其中包括教師、保教主任、副園長和區(qū)教研員。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工作積累不同,每位教師身上閃耀著多彩的光線。根據基地大課題研究的需要,我們將15名學員按照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分成四個小組,每個組內分別有教研員、教師、副園長等。
2、強有力的專家“智囊”團隊
基地共有專家組成員7位,其中潘潔、華愛華是華師大學前教育教授,胡興宏、黃娟娟是上海市教科院教科研專家,黃瓊是市教研室幼教課程教學專家,應彩云、蔣靜是特級教師。這是一個集高校資深的教育理論專家、教育科研機構研究人員和市教研室及第一線課程教育實踐專家為一體的“智囊團”。
專家根據各自優(yōu)勢,分別對學員進行個人課題研究、專題講座、教育名著導讀、論文專著撰寫、課堂教學等方面的指導。
二、培養(yǎng)內容
1、自我診斷、明確定位、相互交流
學員自我剖析已有優(yōu)勢特長和薄弱點,明確自身發(fā)展目標,確立個人課題研究項目,制定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潛心學習專業(yè)理論書籍,拜導師結良友,磨礪心智沉靜修煉,凸顯各人的特長優(yōu)勢并作為團隊互助學習的資源。
2、學理論、學經典,聽、讀、思、悟、論
在基地活動期間,我們聽了7個專家報告,請潘潔教授進行了教育名著導讀,互相推薦優(yōu)秀文章,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潘潔老師循循善誘告誡每一位學員要成為一個有內涵的教師,必須要堅持天天讀書、讀好書、會讀書,介紹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經驗。為使學員具有國際化的視野、開展本土化的行動研究提供理論素養(yǎng),她向學員們推薦了中外學前教育專業(yè)書籍,如:《與幼兒教師的對話--邁向專業(yè)成長之路》、《當今美國兒童早期教育》、《有效教學方法》、《教學機智》、《渴望學習》《現(xiàn)代課程論》、《課程與教師》、《幼教人員專業(yè)倫理手則》等十來本書。為了提高讀書的效率,基地還采用合作精讀一本書的方法,就《學前教育課程》一書每人負責分工精讀一章節(jié),再集中介紹各自看的章節(jié)內容,互相導讀,了解世界課程的全貌及17世紀--21世紀的教育流派和思想。同時主持人與學員經;ハ嗤扑]好文章,形成大家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3、聯(lián)系課改實際開展教育科研
進入基地學習的學員必須人人有課題,以自身的問題為抓手,在課題研究中尋找教學規(guī)律和方法。目前基地15位學員人人有課題,其中,上海市雙名工程立項課題7項。課題研究的相關內容有:《在問題情景中提高大班幼兒數(shù)運用能力的研究》、《幼兒園主題學習網上資源庫建設的實踐研究》、《大班幼兒開展野趣活動的實踐研究》等等。結合每位學員的課題選題立項進行教科研方法介紹;匮埡d宏、黃娟娟、潘潔、華愛華、黃瓊等專家以小組的形式對學員課題計劃逐項論證,一對一進行開題指導,還對學員個人專著撰寫和集體研究項目總結進行指導等。
4、問題引領,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研討
關注實踐、把握要害。以問題為基點、活動為載體,在實踐中學習研究。
學員通過對基層教師在課改中的困惑、問題和需求的調研、疏理,總結出教師在設計與組織教學活動中的問題有:
目標制定:
對新教材整體把握不夠--目標制定“適切性”不夠
環(huán)節(jié)設計:
缺乏對教材及幼兒的分析--缺乏邏輯性和設計聰明
反思調整:
缺乏有效的反思策略--反思停留于表面,缺乏后繼跟進
師幼互動:
觀察、分析、回應、調控能力不夠--方式單一互動低效
由此,我們提煉出優(yōu)質教學活動的4個要害元素:目標制定、環(huán)節(jié)設計、師幼互動、反思調整,確立了以“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為基地第一階段的專題研究側重點,分成四個小專題進行大小組相結合的課堂實踐研討。
與專家、導師面對面看課、評課、對話、探討、交流。
經典教育活動觀摩、賞析、導悟,聯(lián)系實際轉化運用。
教案通過反思疏理、修改完善、匯編幅射。
三、培養(yǎng)方法
1、注重潛能開發(fā),凸現(xiàn)各人優(yōu)勢
基地要求學員在培養(yǎng)過程中不斷修訂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使每位學員重新剖析自我、熟悉自我、規(guī)劃自我、改善自我,不斷明晰專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同時充分發(fā)揮各人優(yōu)勢和個性,開拓思路、遷移滾動,學員們在互相觀摩,彼此傾聽的過程中,思維得到共振,思路得到拓寬,并對各人的優(yōu)勢有了較直觀的了解,基地內教師能力優(yōu)勢的差異、經驗積累的差異、工作崗位的差異等成了學員成長的活資源。
2、建團隊協(xié)作文化,體現(xiàn)整體創(chuàng)優(yōu)
與學員共同倡導基地團隊協(xié)作文化--敞開自我、聚焦問題、突現(xiàn)協(xié)作、實現(xiàn)超越。
組內年輕教師在課堂中所表現(xiàn)出的活力和聰靈成為大家欣喜的亮點,年長教師在研究中所積累的厚實經驗與清楚思路是大家共同的向往,無論在課題研討中還是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同行之間的親密合作是成功的和諧之音。主持人重視聽取每位學員對基地培養(yǎng)方式、研究思路的意見是形成團隊協(xié)作文化的基礎,把“規(guī)定我這樣學”變“我們想這樣學”。
導師和學員成為共同體中的合作伙伴。學員陳青說:學習是知識建構和再建構的過程,其中包含了以共同尊重及信任為基礎的互動關系,學習是轉化現(xiàn)存知識并對其賦予新的理解,學習涉及組織內成員的互動,并以共同的力量去追尋共享的目標,個人的學習反思固然重要,但群體對話式的交流更能突顯團體共同聰明。重視對各組研究方案作論證。
各小組的研究方案在大組內反復商討、修改,在3-4次的修改之后確定研究計劃,以保證實踐研究的問題意識,方向感,計劃的周密落實。在各組計劃的基礎上,統(tǒng)整出大組整體方案。因此,我們的研究目標、內容、方法都是大家聰明的結晶,每個成員都是主人,都是主要設計者。
3、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嘗試整分合研究方式
。1)鎖定共性問題,采用多樣化的學習研究,團隊互助,共同提升
基地的活動采用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的方式,每月進行二天集中學習,有專家報告,大組學習、集中聽課、評課,各小組分組專題研討,大組匯總交流等。
(2)采用整分合研究方式,既有深度又有寬度
采用集體活動與各小組分組活動相結合,即定期集體活動與分散小組活動(根據實際需要)交叉進行,既有集體共性內容的研究、分享與交流,又有各小組個性內容的探索與積累:
課例分析與實踐反思相結合,即團隊共享的優(yōu)秀案例分析(現(xiàn)場分析、微格分析等)與學員個體實踐反思相結合,既有學習經驗的提升又有感受體驗的積累;
共性研究與個性探索相結合,以“我和書”為主題的同課異構活動充分展現(xiàn)了基地教師的教學聰明,一個主題9種不同的教學活動設計和實踐,最后形成15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既有共性上的把握又有學員個性上的發(fā)揮。
整分合研究方式具體是:每月由一個小組負責領銜展示本組研究專題的教學活動,其他小組參與看課,課后各組從本組專題角度研討評析,然后大組交流,匯總起來是對這個教學活動完整的研討。有分有合的研討交流,即有深度又有寬度,合作研究更多地關注各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如:
*目標架構的依據、思路和目標的適切性;
*目標確定后用怎樣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演繹重點,化解難點;
*師幼互動中怎樣緊扣目標內涵,突現(xiàn)目標引領價值,提煉有效的師幼互動的經驗;
*對預設目標、環(huán)節(jié)設計和師幼互動有效性的反思與調整。
。3)名師博客網絡成為學員互相交流、共同成長的平臺
通過網絡平臺、電話教研,信息資源得到及時共享,思維的火花突破了時空的局限。老師們在這里一起暢談自己的教學感受、人生感悟、讀書心得、學習體會等。我們看到了幼兒園教師稚嫩但布滿獨到的觀點和見解,隨處可見幼兒教師基于理論的實踐探索和執(zhí)著追求,無不滲透著幼兒教師對幼教事業(yè)的熱愛與奉獻精神。
4、邀請專家分別進行針對性指導
基地主持人經常向各位專家匯報基地活動的開展情況、學員的思想動態(tài)、專題研究的思路和存在的問題,隨時聽取專家對學員培養(yǎng)策略的建議,邀請專家定期參與研究活動,使學員與專家面對面對話、探討,聆聽專家的個性化指導,同時不定期聽專家報告和專題論談。
5、開放研究過程,進行過程幅射
深入基地學員單位實踐研討時,邀請學員所在區(qū)的各級各類幼兒園聯(lián)手開展活動;爻蓡T分別與南匯區(qū)、寶山區(qū)、青浦區(qū)、松江區(qū)、浦東新區(qū)、奉賢區(qū)、徐匯區(qū)的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零距離研討,走進各區(qū)一級、二級園實地指導,真正體現(xiàn)過程中的引領幅射、共贏價值,同時也鍛煉了學員,增加了學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異地考察到浙江省杭州市全國綱要實驗基地幼兒園,進行兩地相互學習、教學研討交流活動。
6、展示與交流
階段性開展研究成果的展示、匯報、交流活動。與名園長基地聯(lián)合開展提升看課評課能力的現(xiàn)場研討活動,由3位名教師基地學員執(zhí)教三個學習活動,與名園長基地聯(lián)合評課,從不同的視角全面剖析了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成效,在共同看課評課中思維碰撞,進一步提升了雙名基地學員的教學評析能力。
四、形成初步經驗:
1、我們的培養(yǎng)策略--建團隊協(xié)作文化,闊學員視野;集群體聰明,育個性化、多元化的專業(yè)人才
*強調學習者及助學者構成專業(yè)學習共同體;
*強調彼此之間經常性溝通、交流,分享學習資源,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強調共同體成員之間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
*強調在群體學習、教研的同時,善于尋找問題、收集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強調以問題為基點、活動為載體,實踐中學習、研究、提升。
2、在追求理想與信念中實現(xiàn)自我蛻變
在學期小結會議上,學員們從不同的側面表達了自己的成長感受。張紅老師快人快語:團隊實現(xiàn)了我成長的夢想,在爭議中出亮點,爭鳴中促發(fā)展;龔敏老師說:在基地得到的最大收獲是受到專家的專業(yè)思維的影響。牢牢抓住要害元素,頻繁的反思實踐、分析交流,每個人都在其中對照自己,每個人都是主體。并提出作為高端人才,要防止成為“摜奶油”浮在上面,要沉下去引領更多的教師,推進面上教改實踐。鄭藝老師談到:因為每個人的內驅力和外在動力的有機結合,使教師的成長更快,內驅力的有效激發(fā)是個人成長的要害。同時她提出我們要大膽地關注和質疑教改前沿的熱點問題。郁青老師提到:要成為真正的名師,兩個字很重要:誠,待人要真誠、坦誠;衡,說和做要平衡、個人需要和團體的需要要平衡。張之舒在自己的博客上建立了“張之舒工作室”,每次把基地活動的內容刻成光盤,在工作室里與幼兒園的每位老師共享。王英老師說,我一個人進了基地,整個幼兒園似乎也都進了基地,所有在基地獲得的思路、學到的方法我都及時帶回,仿照開展研究,帶動了整個幼兒園的課改,對市區(qū)開展的幾次匯報活動都得到較好評價。
在梳理基地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需要的是更冷靜的思考,對本基地培養(yǎng)方案需要進一步提升層次;學員在注重教育專業(yè)發(fā)展的同時怎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怎樣進一步激發(fā)高端教師持續(xù)的專業(yè)自主發(fā)展能力和提高學習研究的有效性,如何形成基地特有的名師學習文化
總之,在尊重每位學員鮮活的個性和風格的基礎上,促使學員在實踐磨煉中不斷成熟、成長。使她們--創(chuàng)業(yè)有機會,成事有平臺,發(fā)展有空間。
來源:上海市學前教育網
作者:傅堅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