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幼兒園教師心得 > 正文

立足本園實際,開展園本研訓

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0-19 11:50:48

說兩句

  導讀:良好的師德是教師取得成就的關鍵。一個教師能否成長的根本決定于教師的職業(yè)思想、職業(yè)道德和教育觀念。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德才兼?zhèn)、素質優(yōu)良的教師隊伍,是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重點方面。新《綱要》也充分肯定了幼兒教師在教育兒童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而要貫徹《綱要》的教育理念與精神,對幼兒實施高素質的教育,這就對教師的素質,特別是專業(yè)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是課程與幼兒之間的橋梁,是幼兒成長的促進者,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關系到新課程的實施,更重要的是它關系到幼兒成長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我們對教師的培訓強調的是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和發(fā)展,尤其作為農村幼兒園,我們更應根據(jù)自身水平,結合本園特點,促使我們的教師在原有水平上更快提高與發(fā)展。

  一、構建園本研訓的師德基礎,營造良好氛圍。

  良好的師德是教師取得成就的關鍵。一個教師能否成長的根本決定于教師的職業(yè)思想、職業(yè)道德和教育觀念。因此,我園領導十分重視教師以良好的師德為事業(yè)基礎,經(jīng)常定期、不定期地對教師進行師德培訓,著力幫助教師形成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忠誠的品質、無私奉獻精神,讓其明白自身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使每位教師都有全身心投入幼教工作的積極進取心。

  同時,我們充分認識到,幼兒園的教育是一種集體行為,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是一種整體效應,更需要團隊的合作。我園切實注重在園內建設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高凝聚力的學習型團隊,增進相互溝通與了解,促進相互學習與提高,自覺維護集體利益和榮譽,團結互助、不分彼此,創(chuàng)造管理者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幼兒共同成長的和諧氛圍。

  特別是針對我園青年教師多,新教師急需成長的特點,我們更加注重在情感上給予新教師成長的支持。因為新教師剛從學生的角色轉化為教師的身份,她們是具有很多美好的憧憬、積極上進的,就好比是初升的朝陽。但是,她們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卻又是茫然的,會因為一點進步而欣喜不已,也因為一點挫折而沮喪不已。如何才能使新教師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呢?我們的做法是從情感上入手,給予新教師充分的信任、尊重、寬容。經(jīng)常主動與新教師進行正式與非正式的語言溝通,隨時傾聽、詢問、注意和回應教師的想法,讓新教師感受到“我的存在是重要的,我的努力是需要的,我的進步是大家看到的”等,激發(fā)新教師成長的愿望,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在無形中讓新教師了解到業(yè)務素質必須不斷提高才能勝任工作,增“壓力”促“動力”,讓她們不斷為了發(fā)展而努力。如:在家長觀摩活動中,新教師是有畏難情緒的,但是這種壓力適時地給了新教師“推一把、走出來”的作用,證明努力了是進步的。讓“園長圍著教師轉”,多關注新教師工作中閃現(xiàn)出的“光點”,對新教師心理的問題細心觀察,及時關心、輔導,感受在幼兒園的工作是快樂的,從而進一步激發(fā)新教師工作的熱情,信念和自尊心。

  這些措施使無論是新教師還是老教師都在勞動紀律和態(tài)度方形成了良性的學習與約束,而這些就是我園教師業(yè)務水平得以提升的關鍵,為開展園本研訓自下而上全面構建了積極的氛圍。

  二、立足本園實際的園本研訓,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我園教師身兼老師與保育員的共同職責,工作瑣碎,平時集中活動的時間不多,而且自今年接管全街道各幼兒園后,又兼任了對村幼教師的指導工作。為使教師工作有序開展,又能使教師有學習成長的機會,我園本著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調整了一貫的教研活動策略,在教研管理上,以園長為首,業(yè)務園長統(tǒng)籌安排,教研組長具體操作,骨干教師積極帶頭的方式展開工作。

  (一)以中心教研組的輻射型研訓模式為主要培訓方式。

  中心教研組是一個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與一般教師、青年教師組成的學習共同體。一般由業(yè)務園長聽取教師的廣泛意見后制定一份教研活動總計劃,依據(jù)二年來不斷改進的一套活動模式,開展具體的工作。如:一課三研式、專題研究式、舉辦講座式、課題或案例研究式、交流探討式、問題會診式、小組討論式、組織觀摩式、資料共享式等,同時根據(jù)學期的教研重點,有針對性地調整具體活動方式。

  1、中心教研組的群體學習。

  中心教研組的業(yè)務學習,我們更多的是關注教師的實際需要,就教師關心的問題作出理論與實踐指導,既有上行性的學習,由業(yè)務園長提出的要求,如:我們曾開展過“課題方案的撰寫”、“本土化的研究策略”等;又有下行性的學習,由一線教師提出的實踐問題,如:“幼兒日常小傷小病的及時處理”、“區(qū)角活動材料投放的層次性”等等。這些理論的學習讓教師能以科學的觀點去分析自己的行為,進而調整與改進,促進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充實。

  每一次的學習由教師選擇輪流擔任組織者,從選擇學習的主題到征求廣泛意見、收集資料、再組織討論,對教師而言,更是一種鍛煉,也是自我學習的能力的提高,體現(xiàn)了人人參與教研,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的主體氛圍。

  2、連環(huán)跟進式的教研。

  實踐性和反思性是教師學習的兩個重要而突出的特點。教師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習的,并在實踐反思中不斷提升的。因此,我園將連環(huán)跟進式的教研作為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徑。所謂連環(huán)跟進,也就是我們說的一課三研,是對某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在一步步的研究過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高教師實踐反思能力。我們以集體備課為載體,從教師的單獨設計方案到教研組的交流探討,再到中心教研組的集體修改,此為一研。再由教師的實踐活動、觀摩、評析修正,此為二研。第三步,再次的實踐、觀摩,利用錄像進行對比分析,集體反思與修改,“好中求好”,“精益求精”,如此反復實踐多次。通過這樣的逐層研究,教師集體參與,使教師在如何設計活動、研究方案、實踐教學、分析反思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指導。這種實踐中的研究學習既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無窮無盡的學習、思考資源,而且有助于教師直接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將思考、設想付諸試驗,并直接感受、分析其效果。這樣的行動教育更能促進教師的主動參與,更能聯(lián)系實際,指導實踐。

  3、組織專題研究。

  我們以一個階段內教師們比較關注的,來自于教學實踐中相對集中的問題,作為一個活動主題。本學期,我們集中于“建構式課程在我園的適應性研究”,探討如何在有限的軟件硬件資源下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新課程實踐體系。建構式課程將社區(qū)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都引入課堂,并且有很多融入自然,融入社會的活動。同時課程中的活動更具有綜合化,使我們教師對重難點的把握更加困難。更重要的是課程的一部分內容,我們欣賞,但沒有條件實踐。這就成了我們研究的重點。例如:本學期,圍繞建構式課程在我園的適應性研究開展了“本土化”區(qū)角活動、角色游戲、集體活動的研究,充分挖掘了適合我園的本土化教育資源,組織了“主題評價”的嘗試,促使幼兒在每個主題活動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同時,以大班主題《亮眼看世界》作為研究對象,總結適合我園特色的新課程實踐模式。我們在這一系列專題研究的過程中,通過回顧、分析、假設、驗證、總結等循環(huán)往復的大膽嘗試與研究,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整體水平也不斷得到提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