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11:53:23
二、實行兩個轉化
兩個轉化,即舍棄題中的具體情節(jié),將其轉化為數學問題;把教學問題轉化為算式。
由此看來,轉化的本身就是抽象、概括的思維過程。實現轉化,既能促進幼兒把握數量關系的實質,又培養(yǎng)了幼兒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要引導幼兒逐步掌握轉化的方法和要求。
例如,小明有2朵花,小軍有1朵花,他們一共有幾朵花?教師請一位小朋友拿2朵花站在前面,再請另一位小朋友拿1朵花并排站好,讓其他幼兒回答。小朋友們在回答有3朵花后,教師應肯定他們算得對,同時再提出問題:“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不論幼兒能否答出是用加法,教師都應進一步通過活動顯示加法的含義。教師可將兩位小朋友的花合并握在一只手中,邊說明:
“要算出一共有幾朵花,就要把兩個小朋友的花合在一起,就是2朵花加上1朵花,共有3朵花,用的是加法,加法得出的數是變多了。”這樣,幼兒既看到了兩個數合并的過程,又看到了合并的結果,具體地理解了加法的含義,就將具體的情節(jié)轉化為數學問題,最后轉化成為具體的算式2+1=3。
轉化訓練,一方面要符合幼兒思維的水平和特點,另一方面要讓幼兒參與轉化的全過程,從而提高幼兒抽象、概括的能力。<BR> ; ; ; ;三、進行兩種比較比較”是一種用以確定客觀事物、客觀現象間有相同、相似和差異特點的過程和邏輯方法?谑鰬妙}教學要突出以下幾種“比較”訓練。1。順逆比較順逆比較,是要求幼兒掌握驗證解題正確與否的一種方法,它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逆向思維能力。這種方法是計算出結果后,與原來的已知數進行比較。
例如:小紅有1支鉛筆,媽媽又給她買了1支,小紅現在一共有幾支鉛筆?這是道加法題1+1=2,把得數2和已知數1相比較,顯然,得數比相加前的已知數多了,說明這道題用的算法是對的。2。數量關系與實物比較解答口述應用題的教學有加法和減法兩種,要把加法和減法中的數量關系和實物進行一一對應的比較,使幼兒真正理解加、減法的真正含義。例如:盤子里有5個蘋果,小倩吃了2個,盤子里還有幾個蘋果?
通過實物與數量關系的一一對應,讓幼兒進行觀察比較:5個蘋果,少了2個,還有3個蘋果。這樣使抽象的算式題與具體的情景相聯系,使幼兒在數量關系和實物的比較中掌握加減法的真正含義,為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打下了基礎。
文中所述的是基本方法的訓練,不能概括一切思維的訓練。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際,加以訓練,使之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更加切合幼兒的思維實際。在“口述應用題”教學中,優(yōu)化思維方法訓練,把科學的思維方法化為幼兒思維的工具,這既是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更是培養(yǎng)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