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15 20:12:55
對很多年輕父母來說,讓寶寶單獨睡,就如同又一次“斷奶”一樣,其過程艱難而又令人揪心,然而,給孩子一個相對獨立的睡眠空間,對孩子的成長又非常重要。那么,孩子到底多大和父母分床合適?
身為一家日本服裝、家居用品跨國公司駐北京的首席代表,羅薇整天腦子里塞滿的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外加EMBA的課程和其它的充電計劃,直到?jīng)_破36歲大關,才下決心要寶寶。享受著遲到的母愛,她把office以外的分分秒秒都給了兒子。每每說起兒子黏著自己,羅薇臉上就掛滿了幸福。忍受不了兒子撕心裂肺般的哭聲,在200平米的套房里,她平和地接受了兒子睡在自己身邊的事實——拍著、哄著才能入睡,有時,兒子還要摟著媽媽。轉(zhuǎn)眼間,兒子5歲了,羅薇想鍛煉孩子自己睡,小家伙哪肯就范?非要媽媽陪在身邊,而且一睜眼,沒見著媽媽就大哭不止。看著兒子纏纏綿綿的樣子,羅薇內(nèi)心曾經(jīng)蕩漾的溫馨與甜蜜多多少少抹上了一縷陰影:這樣下去會不會妨礙兒子成為小小男子漢?
寶寶為何成了小小“第三者”?
對很多寶寶來說,讓他們自己單獨睡,如同又一次“斷奶”,這意味著與大人分離,心里頓時失去了依靠。
沒有安全感:3歲前的寶寶希望隨時能看到父母,聽到父母和自己說話或與自己嬉戲。爸爸媽媽不離左右,寶寶心里就會踏實,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安全就等于在父母身邊,睡覺的時候更是如此,有些吃母乳的寶寶甚至熟睡中會下意識地摸摸媽媽的乳頭,一旦找不到就突然驚醒。當依偎在父母身邊甜甜入睡已成為一種較固定的知覺模式、成為被保護的代名詞,寶寶有可能把獨自享用大床旁邊的小床看作是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心神不寧、做噩夢、夜間哭鬧、糾纏父母。
害怕孤獨、黑暗:突然睡到小床上,身旁沒有了爸爸媽媽的安撫,寶寶會很不適應。而且,寶寶有時會無來由地對某些事物感到害怕,尤其是熄燈之后還沒睡著、或讓寶寶單獨睡到另一間靜靜的、暗暗的臥房的時候,他可能會想起看過的電視里的恐怖畫面、書里的可怕故事、還有聽到別人說的類似“大灰狼來了”的話,甚至是自己幻想出來的魔鬼般的角色。再加上身處黑黑的房間,將黑暗中朦朦朧朧看到的東西假想成自己擔心遇到的事物,更加深了對黑暗的恐懼,不敢自己睡?臻g狹。毫晳T了大床的寬敞,突然置身于筑起高高欄桿的小床,空間范圍小了,不能充分自由在床上翻滾了,這也是喜歡隨心所欲的寶寶不愿意單獨睡的一個原因。
不分床,寶寶會得什么“心”?
寶寶和大人擠在一張床上,逃脫不掉不同程度的“空氣污染”,因為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嘴里的氣味,容易被孩子吸進去,很不衛(wèi)生。如果孩子夾在兩個大人中間,則對孩子的呼吸、睡眠造成雙重危害。當然,更大的弊端還在于容易讓寶寶得“心”病。
內(nèi)心不獨立:寶寶能否正確地認識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2-3歲的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對人對事有自己童真的想法。如果天天和爸爸媽媽擠在一張床上,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的心理依賴就會像小蟲子一樣慢慢滋生、長大,日久天長變得離了父母這根“拐棍”不會走路、自己的小腰板挺不起來。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的獨立是從形式到內(nèi)容的,“形式”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孩子的行為方式,“內(nèi)容”是孩子的內(nèi)心。幼兒適時和父母分床,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促進其心理成熟十分必要。這種獨立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孩子日后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直接掛鉤。
戀父或戀母:3歲左右的寶寶能分清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并把自己劃進男或女的范圍,有了最初的性別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心理發(fā)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必然會在感情上更加依戀父母中一方或雙方。理想的結(jié)果是男孩跟父親認同,女孩跟母親認同。如果男孩更傾向于母親,女孩更傾向于父親,此時孩子又不和父母分床,有可能助長其戀母或戀父情結(jié),尤其是那些長期和媽媽或爸爸摟著睡的男孩或女孩;即便孩子都依戀或都不依戀也不好,它讓孩子弄不清應該依戀誰、學習誰,缺乏作為一個男人或女人應有的自信、自愛和自律,嚴重的可能形成“性身份障礙”,造成“男不男,女不女”。
性幻想:稍大一點的幼兒與父母同床“親密無間”,肯定沒有好處。有時候孩子好像是睡著了,但仍然有可能聽到點什么,看到點什么,或感受點什么,它比成人預料的要多得多。盡管我們可以百分之百地承認孩子不明白父母在做什么,但這仍會在孩子的內(nèi)心形成模糊的記憶,生根發(fā)芽,造成不可言說的心理負擔,形成某些父母不易察覺的心理感覺。這種感受如果沒有找到恰當?shù)氖柰ㄇ,有可能把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帶入青少年階段,甚至成人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發(fā)育,容易滋生孩子有害的性幻想。
在西方發(fā)達國家,讓寶寶一生下來就自己睡一個房間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即使嚎淘大哭,引來了父母,得到的也只是些寬慰,絕不可能“插足”到父母的房間。孩子長到5~6歲,他們非常感興趣做一種游戲式的睡覺,那就是sleepingover——幾個小朋友自愿商定集中到一位小朋友家去睡覺。他們分別帶好自己的睡袋、洗漱用品,集中到一位小朋友家,晚上可以讓孩子感到其樂無窮。
不少年輕的爸爸媽媽在生兒育女這件人生大事上,絕不忽視與國際接軌:抓住關鍵期,給孩子一個相對獨立的睡眠空間。那么,孩子到底多大和父母分床合適?一些教育及心理專家的共識是,根據(jù)寶寶性格特點和家里的居住狀況,決定讓寶寶自己睡的時間,當然越早越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