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好育園 作者:沈堅 2009-06-01 14:22:21
父母對孩子的任何教育方法要基于孩子的心理接受程度和孩子對事物的認識程度,要因時、因勢、因孩子而設計教育方法。專家認為,以下幾點普遍化的不當教育方法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尤其需要規(guī)避。
1、在公眾面前對孩子訓斥以“無能”、“笨蛋”、“蠢”等之類尖刻話語。幼兒心理非常脆弱,也非常敏感。他們對自身能力的判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家長和老師的評價。當大人在公眾面前批評他們“無能”、“笨蛋”之類的話語時,會讓孩子感性地認為自己真的比別的孩子更差,因而自尊心受損、內心會產生畏懼感,會讓孩子排斥接觸社會、排斥參與幼兒活動,這也可能會讓孩子心生夢魘。
2、在公眾面前用“打屁股”、“打手掌心”等不當的動作來批評教育孩子。當孩子在學習或生活中犯小錯誤時,一些家長不僅喜歡大聲喝斥,還喜歡用打小屁股、打小手掌心等手段來教育孩子。在家長眼里,這些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是行之有效的,一方面這不會讓孩子受傷,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警醒。沒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有些是有道理的,但我們要知道,這些教育手段的實施是要看環(huán)境的,在公眾面前,尤其是在小朋友們面前打屁股、打小手掌心,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傷害,因而內心產生巨大壓力。
3、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的成長進步。一些家長喜歡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的進步,總以為孩子報名參加一些學習課程是因為孩子認識到這些科目的重要性,總以為孩子想取得重大進步才去報名參加各類學習。事實上,在更多孩子的眼里,報名參加各類興趣學習班,并非是因為孩子想真正學到什么,很多情況下是孩子覺得這些課程好玩,或者這些課程有很多小朋友在玩,這些原因才是孩子參加興趣班的真正原因所在。因而,大人如果以成人的視角來看待孩子的成長,進而用成人的言行來對待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壓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總之,我們要學了解幼兒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言行來給孩子施以無謂的壓力,要學會用幼兒的語言、用適當的方式來與孩子交流。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沐浴在快樂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