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學教學 作者:吳正憲 2007-11-12 13:30:34
        編者按:新課程改革以來,“估算教學”作為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為了促進這一課題的深入研究,我刊在2007年第2期和第4期特意編發(fā)了“估算教學研究專輯”。同時,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在不斷思考、傾心研究的基礎上,為大家精心演繹了一節(jié)“估算”教學觀摩課。吳老師深入挖掘估算的本質和估算教學的意義,并以其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激情澎湃的教學語言、活潑生動的師生互動以及深邃縝密、氣勢磅礴的“吳氏”教學風格,給廣大教師的教學提供了精彩的范例。
        一、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有關估算的知識我們在二年級的時候就接觸過一些,對嗎?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估算。關于估算,在學習過程中你碰到過什么困難?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吳老師?
        生:為什么要估算呢?
        生:估算對我們有什么好處?
        師:也就是估算到底有什么用?其他同學還有問題嗎? 
        生:估算是什么人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
        生:估算有方法嗎?如果有的話,能把它們分類嗎?
        師:大家提了這么多、這么好的問題。北京有一個學生曾經(jīng)向吳老師提過這樣的問題:“吳老師,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就要估一估?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就可以精確計算。俊蓖瑢W們,你們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嗎?
        生:遇到過。
        師: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研究。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二、在經(jīng)驗積累中引入估算
       (屏幕出示青青和媽媽一起到超市購物的情景)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也有過和爸爸媽媽一起購物的經(jīng)歷。青青和媽媽選了五種商品(屏幕出示五種商品的價格:48元、16元、23元、69元、31元),媽媽的問題是:帶200元錢夠不夠?(屏幕出示收銀員正將商品價格輸入計算機的畫面)我想讓同學們討論的問題是:在下列哪種情況下,使用估算比精確計算更有意義?請大家獨立思考,做出判斷。
        ①當青青想確認200元錢是不是夠用時。
        ②當收銀員將每種商品的價格輸入收銀機時。
        ③當青青被告知應付多少錢時。
       (生用手勢表明自己的觀點,多數(shù)學生選擇①,有兩生選擇③)
        師:請問這兩位同學,假如你買東西時花了168元,收銀員估了估告訴你,就交200元吧,你交嗎?
       (兩生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交)
        師:當青青被告知應付多少錢時,你們認為應該精確計算還是估算?
        生:付錢時,花多少就得付多少,不多也不少,還是得精確算出來。
        生:(齊)就是嘛!
        師:對啊,當收銀員告訴顧客要付多少錢時一定是個很準確的數(shù),而要確認帶200元錢夠不夠時,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知道五種商品大約花了多少錢就可以了。同學們,是這樣嗎?
       (生都會心地笑了)
……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